![]()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9.胃肠道内分泌肿瘤 促胃液素瘤可出现严重的腹泻和顽固的溃疡病,血清促胃液素水平极高,一般治疗无效。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也引起严重腹泻;血清VIP水平增高。
10.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出现腹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出现便秘。可作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检查以进行鉴别。
一、症状
(1)腹痛、腹部不适:常沿肠管有不适感或腹痛,可发展为绞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在排气排便后缓解。有些食物如粗纤维蔬菜、粗质水果、浓烈调味品、酒、冷饮等,可诱发腹痛。但腹痛不进行性加重。睡眠时不发作。
(2)腹泻或不成形便:常于餐后,尤其是早餐后多次排便。亦可发生于其余时间,但不发生在夜间。偶尔大便最多可达10次以上。但每次大便量少,总量很少超过正常范围。有时大便仅1~2次,但不成形。腹泻或不成形便有时与正常便或便秘相交替。
(3)便秘:每周排便1~2次,偶尔10余天1次。早期多间断性,后期可持续性而需服用泻药。
(4)排便过程异常:患者常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便急等症状。
(5)黏液便:大便常带有少量黏液。但偶有大量黏液或黏液管型排出。
(6)腹胀: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一般腹围不增大。
2.体征 盲肠和乙状结肠常可触及,盲肠多呈充气肠管样感觉;乙状结肠常呈索条样痉挛肠管或触及粪块。所触肠管可有轻度压痛,但压痛不固定,持续压迫时疼痛消失。部分病人肛门指诊有痛感,且有括约肌张力增高的感觉。
二、诊断
诊断有肠道功能性疾病的症状,在排除各种可能的器质性病变后,可诊断为肠功能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诊断标准不统一,并不断修改。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为1992年罗马标准:
1.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超过3个月。
2.必须具备以下症状
(1)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具有下述特征:排便后缓解;和(或)伴有大便性状改变。
(2)排便不正常至少发生于25%时间,至少具有以下2种:大便频率改变(>3次/d或者<3次/周);大便性状改变(硬:团块(或)稀:水便);排便过程改变(排便费力或便急或排便不尽感);排黏液,伴随有肠胀气或腹胀感。
根据其主要表现形式,肠易激综合征可分为不同类型,一般分为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IBS-D)和便秘型(constipation-predominant,IBS-C)二大类,还有各种混合型。
肠易激综合征预防:
一、经常放松心情,多做深呼吸,多外出走走。
二、生活饮食注意,少吃对肠胃刺激性较强的东西。
三、服用一些对调整肠道菌群比较有效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