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腹部 > 正文

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是怎么回事,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1-0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部位:

腹部

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科室:

内科 消化内科

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相关疾病:

暂无

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相关检查:

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应该如何诊断

  1.早期表现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在数天内缓慢发生,期间可有乏力和腹部不适的前驱症状。

  (1)腹痛: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腹痛,较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轻,疼痛的程度、性质和定位各不相同,20%~25%患者无腹痛。

  (2)腹胀和胃肠出血:不明显原因的腹胀和胃肠出血,

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概述:

  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是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non-obliterative vascular ischemia of mesentery)是一种由肠系膜上动脉痉挛所引起的急性肠缺血,占急性肠系膜缺血的20~30%,病死率超过70%。

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病因:

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肠系膜上动脉痉挛是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中心环节,已发现它与持续的心输出量减少和低氧状态有关,常见于脓毒症、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的失血等,是以上疾病的一种终末期表现。

  (二)发病机制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病变基础为内脏血管的代偿性持久收缩,通过小动脉的血流减慢、红细胞凝聚和血液淤滞,结果发生肠缺氧和梗死。休克病人使用缩血管药物可延长血管收缩状态而加速肠坏疽的发生。另外,大多数非阻塞性肠系膜梗死病人接受过洋地黄化。动物实验发现当直血管血压降至5.6kPa(42mmHg)以下,肠壁血流量低于10ml/100g,并持续8h,将发生不可逆性肠梗死。由于肠系膜血管痉挛是以微血管为主,故肠缺血呈片状,局限于黏膜。病理特点为黏膜广泛缺血性坏死伴有溃疡形成,黏膜下层血管扩张有大量的红细胞沉积,浆膜面呈点状坏死,晚期可发生穿孔。

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诊断:

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鉴别诊断:

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广泛性与不定位性腹痛 :腹痛,腹部的胀痛、绞痛、钻顶样疼痛、隐痛及烧灼痛等均属腹痛范畴,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按照起病的急缓程度又可以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慢性广泛性与不定位性腹痛: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肠粘连、肠蛔虫症及神经官能症等。

  逐渐加重的右侧腹痛,伴厌食恶心:逐渐加重的右侧腹痛,伴厌食恶心是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的临床表现之一。

  慢性腹痛:慢性腹痛是一种起病比较缓慢的、病程比较长的、或者继发于急性腹痛之后的腹痛,它的定位是比较准确的。

  阵发性腹痛:腹部感觉阵痛,并伴有腹泻等情形,症状又不象是痢疾。此类腹痛腹泻症状,又可称为夏季阵发性腹痛。亦常见于肠痉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

  1.早期表现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在数天内缓慢发生,期间可有乏力和腹部不适的前驱症状。

  (1)腹痛: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腹痛,较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轻,疼痛的程度、性质和定位各不相同,20%~25%患者无腹痛。

  (2)腹胀和胃肠出血:不明显原因的腹胀和胃肠出血,可能是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及肠坏死的早期表现。

  2.肠坏死表现 肠梗死开始时有突发的严重腹痛和呕吐,接着有急骤血压下降和脉速。常见发热,水泻或肉眼血便,肠鸣音减弱,以后则消失。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提示全层肠壁坏死,预后不良。

  有内脏循环下降的疾病,如果出现不能解释的腹部症状与体征,应高度怀疑本病的可能。

  1.病史 有下列病史者为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高危人群:①急性心肌梗死伴有休克、充血性心衰、心律不齐;②烧伤伴有血容量减少;③脓肿、胰腺炎;④失血性休克;⑤正在使用肾上腺素α受体兴奋药和洋地黄类具有收缩内脏血管功能的药物等。

  2.临床表现 突然发作的剧烈腹部绞痛,伴水泻或血便,发热、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局部或广泛性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

  3.辅助检查 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发现肠系膜上动脉有多数分支的起始部狭窄、肠管形态改变呈不规则痉挛状,肠壁内血管充盈不佳等。

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预防:

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应该如何预防?

  (一)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经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后,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肠坏死发生。

  (1)改善心脏功能:在确诊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之前,需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慎用血管收缩药物和洋地黄类药物,采用血管舒张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解除血管痉挛。

  (2)扩张血管:经动脉造影导管输入罂粟碱可有效地扩张血管,改善血供。持续观察全身和局部的临床表现,必要时再次动脉造影观察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情况。

  (3)积极治疗原发病。

  2.手术治疗 若病情不能缓解,患者出现白细胞增高、胃肠道出血、肠腔内积气等时,则需急诊行剖腹探查手术。手术目的在于判断受累肠管活力和切除可能坏死的肠段。术中可见坏死肠管色泽灰暗、肠腔扩张、肠壁水肿、蠕动消失等。若坏死肠管界限清楚,可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术,否则应将坏死肠管外置。

  3.术后处理 术后予以抗生素、抗凝及支持治疗。

  (二)预后

  早期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肠坏死的发生则可获得较好的预后。一旦发生肠坏死,大部分患者预后不良。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