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治疗后双眼视觉恢复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斜视类型、发病及开始治疗的年龄、术前双眼视觉的破坏程度、视网膜对应性质以及屈光状态等等。先天性斜视或出生早期由于形觉剥夺因素导致的继发性斜视,即便经过治疗,也会因单眼抑制较深而存在重度
弱视,双眼视难以恢复。也就是说斜视发病年龄越早、时间越长恢复机会越小。后天性斜视如发病年龄较大的间歇性外斜视双眼视恢复机会较大。另外,如发病时间较短,3级双眼视未受到完全破坏,尚存在正常视网膜对应,特别是仍留有一定的融合范围者,双眼视觉康复的潜力较大。通常认为斜视角度不大、已产生异常网膜对应,尤其是已有顽固的旁中心注视者双眼视觉难以恢复,另外,和谐异常视网膜对应者不但双眼视觉难以恢复,术后斜视也容易复发。斜视手术治疗后双眼视觉恢复的预后,与上述各影响因素有关,但不可避免地与手术者的临床经验、手术设计、手术技巧以及给与患者手术前后的弱视、双眼视训练程度密切相关。
一般斜视手术后的双眼视知觉归转有:保持并继续健全双眼视觉、恢复正常视网膜对应不同程度上恢复双眼视功能;建立新的异常视网膜对应和(或)产生视网膜抑制。
斜视术后,更多患者会因为异常视网膜对应未能重新相应改变而出现另一种特殊的复视为矛盾性复视。例如按常理,内斜应出现同侧复视,但将一有异常视网膜对应的内斜视眼矫正至正位,由于其异常视网膜对应未改变,对已认其为定位中心的异常对应成分来讲,等于将一正位眼变成外斜位,所以术后出现交叉性复视。这种与正常对应情况相反,出现于内斜视术后的交叉复视或外斜视术后的同侧复视称为矛盾性复视,临床特征是术后主诉双眼复视,复像一清一朦,距离较大且注视目标越远复像越明显。矛盾性复视可因对应关系的变化而消除。
融合不良性复视的临床特征,是术后出现双眼复视的两像清晰度相近,距离较小且注视目标越近复像越明显。术前应常规检查视力,测定融合范围及做角膜缘牵引试验,对术后是否产生复视、复视性质以及患者是否能耐受的估计有重要意义。牵引试验如出现患者难以接受的融合无力性复视应与患者说明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劝其暂放弃手术。
斜视手术矫正后个别患者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复视为融合不良性复视,这多见于有正常视网膜对应但融合范围窄的内斜视患者,尤其是双眼视力良好并相近者。由于手术减弱了内直肌功能,集合功能降低等原因使融合范围缩小,导致复视。
眼睛斜视矫正手术?了解眼睛斜视矫正手术吗?关于眼睛斜视矫正手术,下面为您解答。斜视手术的正位矫正本身就是为建立双眼视觉创造必备的有利的条件。由于斜视而导致患者无同时视功能的,应尽早行斜视矫正手术,避免错过双眼视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先天性斜视出生早期发病,未能配合检查视力,主张6个月至2岁期间手术,因半岁前尤其3个月前斜视度数不稳定,麻醉风险也较大。有斜视性弱视者应当通过遮盖等弱视治疗后,待弱视眼视力提高到0.6~0.8或双眼视力接近时,即行斜视手术并在矫正眼位的同时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