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了解
沙眼分泌物了吧。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在沙眼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引物选用具有衣原体属性的16S rRNA基因,扩增检测沙眼衣原体。结果:在93例诊断为沙眼的患者中,沙眼衣原体阳性率74.2%;在178例诊断非沙眼患者中,沙眼衣原体阳性率3.4%,其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4.2%和96.7%,两组间(沙眼组和非沙眼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结论:聚合酶链反应对沙眼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具有灵敏、特异、早期、快速的特点,对于沙眼的早期确诊有着良好的临床价值。
沙眼的分泌物能传染此病,早为人们所知。1907年Halberstaedter与Von Prowazek用光学显微镜和Giemsa染色,在沙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发现包涵体,即上皮细胞内有红蓝色原体及深蓝色始体颗粒聚集,此包涵体具有基质(matrix),颇似外衣包围,被误称为“衣原虫(Chlamydozoa)”此后,相继有不少研究,但一直未分离出病原。1954年我国汤飞凡与张晓楼合作,在检查治疗大量病人的同时,采取病人眼部分泌物给猴眼接种,并同时将沙眼患者的分泌物接种小白鼠脑内试行分离培养,但结果完全阴性。
沙眼分泌物是怎么治疗呢?想了解一下沙眼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