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第一阶段:视网膜中有三种独立感色物质(色素)或三种锥体细胞,各有选择的吸收光谱各色光的作用,同时又产生黑白反应:即在强光下产生白反应;在无光刺激时产生黑反应。
第二阶段:在锥体感受器向视中枢传导过程中又重新组合(信息加工),最后形成三对对立的神经反应,即红-绿、黄-蓝和黑-白反应传入视中枢,产生红、黄、黄、蓝的各种颜色和黑白的感觉。这就是近代所谓阶段学说的理论,即符合young-helmholtz三色说,也符合hering四色说。
二 颜色视觉的理论
人眼非但能辨识物体的形状、大小,而且能辨别各种颜色。这种辨别颜色的能力,叫做颜色视觉,通称色觉。关于色觉得理论过去有多种学说,其中最常用的有两种,即young-helmholtz的三原色学说与hering的四色说。
young-helmholtz的三色说是young根据红、绿、蓝三种原色适当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从而推想视网膜上有感觉三色的要素,就是感红色的红色元素,感绿色的绿色元素和感蓝色的蓝色元素,各种要素接受一定的颜色的刺激而形成色觉。helmholtz1860年由加以补充,认为视网膜上的感色要素,不仅接受一定的颜色刺激,而且多少也能接受它种颜色的刺激。例如红色光主要刺激红色要素,但多少也能刺激绿色要素和蓝色要素;绿色光主要刺激绿色要素,但多少也能刺激红色要素和蓝色要素;蓝色光主要刺激蓝色要素,但多少也能刺激绿色要素和红色要素。如此不难了解三种要素中缺乏一种要素时的色觉情况:如缺少红色要素者不能感受红光线,但此红色光线也能刺激绿色或蓝色要素,因而此人会将红色误认为是它色,例如会误认为绿色。但此人说感觉的绿色也并非正常人所感觉的绿色,因为绿色光线除刺激绿色要素外,也刺激红色和蓝色要素,而此人缺乏红色要素,故其所感觉的绿色,也就和正常人说感觉的绿色不同了。这就不难理解红色盲何以难于正确辨别绿色,绿色盲也难于正确的辨别红色了。所以通常把红色盲或绿色盲者对于蓝色也多少难于正确的辨别。此三色说最初是臆说,但是经过多年来各学者的研究,逐渐形成了有解剖、组织、生理学等根据的理论了。
人类视网膜有两种视细胞,即杆体细胞核锥体细胞。前者在暗光下作用,司所谓暗色觉;后者在明亮光线下作用,司明视觉,而且还能辨别颜色。杆体细胞分布于视网膜中心窝以外部分,约有一亿多个,愈至周边数目愈多,真正中心小凹处无杆体细胞。锥体细胞约有600多万个,主要分布于视网膜最敏锐的黄斑部,愈至中心数目愈多,真正中心小凹处只有锥体细胞而无杆体细胞。视网膜各个区域因视细胞分布不同,对颜色感受性也各不同。正常色觉者视网膜中央部能分辨各种颜色,其外围部分辨色力就逐渐减弱以至消失。
据实验报道,杆体细胞外节段中有视紫红质(rodopsin),它的光吸收曲线与暗视觉的视力敏感度完全一致。又据wald和brown(1958)测定,人杆体细胞光谱吸收曲线与人的暗适应下的视力敏度曲线完全一致。这就说明了人眼暗视觉的感光物质(色素)就是视紫红质,它对385~670nm波长的光线皆能被漂白,而对502nm波长的光线最为敏感。
锥体细胞的感光物质也存在于外节段中。wald(1937)在鸡视网膜内提出一种视紫质(iodopsin)对560nm光波最敏感。又wald、brown和macnichol等实验证明,视网膜内有一种锥体细胞对红色有最大敏感性,一种对绿色有最大敏感性和一种对蓝色最敏感,富田等人用微电级纪录鱼类的单个锥体细胞的电反应,发现红锥体细胞对611nm、绿锥体细胞对529nm和蓝锥体细胞对462nm的光发生反应。marks测定灵长类动物视网膜也有三种锥体细胞。rushton等也发现红、绿锥体细胞的不同光谱吸收曲线。我国的刘育民等对不同动物视网膜的感光物质测定结果,都证实在锥体细胞的外节段存在上述三种感光物质。以上许多学者的实验都有力的支持三色说学说。
hering四色说,是hering(1878)所创立的。它假定视网膜中有三对视色素物质,即红视素-绿视素物质、黄视素-蓝视素物质和黑视素-白视素物质。这三对视素物质受光刺激后发生分解(dissimilation)与合成(assimilation)作用,就形成颜色感觉与非彩色的黑白感觉。例如红-绿色素物质,对红光起分解作用,产生红色感觉。绿光起合成作用,产生绿色感觉。对黄蓝色素物质,黄光起分解作用产生黄色感觉;蓝光起合成作用,产生蓝色感觉。同样,光线刺激黑-白视素,起分解作用,产生白色感觉;起合成作用则产生黑色感觉。色盲由于缺乏一对视素物质,如缺红-绿视素就形成红绿色盲,缺乏黄-蓝视素就形成黄蓝色盲(紫色盲)。
以上两种学说,长期以来虽说是并存的,但以三色说占优势,因为它对三原色混合解释的比较完善,所以得到大多数学者的支持。
近代根据svaetichin与devalois等在研究灵长类和鱼类动物视网膜和视神经传导通路的实验中,发现有一类细胞对光谱全部波长的光线都起反应,而对575nm一带的反应最强。根据这个实验,认为这类细胞是司明视觉的,而另一类细胞(视网膜深层细胞即双级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核细胞,对红光发生正电位反应,对绿光发生负电位反应;还有的细胞对黄光发生正电位反应,对蓝光发生负电位反应。因此推想在神经系统中可发生三种反应,即:
1. 光反应
2. 红-绿反应
3. 黄-蓝反应
后两对反应,红(+)绿(-){红兴奋绿抑制}与黄(+)蓝(-){黄兴奋蓝抑制},这四种兴奋与抑制的对立反应,恰好符合hering的四种感色素物质,给四色说找到了实验依据。近代学者们综合上述两种学说,设想颜色视觉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视网膜阶段(第一阶段)与神经传导阶段(第二阶段,也是信息加工阶段)(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