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有生活习惯的迁移——因为父亲经常看书,儿子就经常看书,因为父亲是电脑操作员,孩子就经常上网;因为双亲都是知识分子,所以孩子学习也很用功等诸如此类的习惯带有很大的感染性,因而表现为遗传性,但实际上并无遗传性,这也是应当注意的一个方面。
4、从染色体基因角度看 “有研究表明我国高度
近视眼的发生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者,子女100%为高度近视;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者,子女50%为高度近视”——尽管这种认识尚待证实,但至少说明孩子近视与双亲的关系密切。
3、 如果单纯从双亲近视判断孩子近视的遗传性或从基因角度去认定,虽然有一定依据,但从治疗方法及目的选择上就显得意义不大,因为目前还没有与之相关的治疗方法,这就是本人没有从这方面探讨的原因。
2、有人认为先天性近视是遗传性近视,但这属另一认识范畴。很小就近视者未必是遗传性近视。另一观点是关于眼球结构的遗传,其观点是有些人的眼球结构容易患近,而另一些人却不易。
1、对于一些中高度近视患者,因戴眼镜等原因导致眼球严重变形(主要是突出),判断这种情况,往往经过初步治疗,待眼球突出情况基本恢复后再做判断就比较准确。
一般认为近视高于6.00屈光度,则称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呈进行性发展,到晚期可发生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且配镜不能矫正。但对于一个刚患近视的孩子,其遗传性近视是否遗传,遗传程度多大,得有相关人士认定, 如何认定?对于一个初患者或低度近视患者,是否具有遗传性,遗传程度多大,不能等到600度以后才去断定是遗传性近视。因此正确认定孩子近视的遗传程度对于确定治疗目和疗效具有指导意义,本人的说法按遗传程度的轻重分:有遗传性、有明显遗传性、有显着遗传性,在实践中总结如下认定方法、相似比较法:双亲与孩子的眼球及外观具有相似性,如果孩子与一方的眼球外观相似,而且这一方近视明显,外观也与95%以上的人有明显差异,则此种情况的遗传概率较大。而相反,即便双亲都是近视,孩子也未必具有遗传性近视。
其次,因为遗传性近视发生得更容易,更容易加深且防治困难,因此要贯彻早预防、早治疗的原则,及时、及早甄别遗传性近视具有积极意义。
一个近视患者是否遗传,程度如何,以什么标准,如何才能认定遗传性近视呢首先,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近视的产生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单纯是遗传性近视,无遗传性的近视也会因为孩子不断用功而患上近视,这就为区分孩子是否遗传产生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