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页次:[1] [2] 下一页
“不只是rk手术患者要‘返工’,包括很多近年来刚做的激光近视手术,很多也需要‘返工’”,谢培英教授开玩笑地说,“我们这里就是给手术失败补台的地方。”自rk手术之后,就出现了更高级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它是由美国人于1983年首创的一项技术,但直到1997年9月25日才得到fda的审查通过,中间经过了十几年时间的全国性试验,但我国从1993年开始就已经把这项技术大面积应用在临床上。
新技术比rk手术的安全性好很多,但仍有部分人需“返工”。
但是好景不长,经过几年的术后观察,褚仁远教授逐渐发现了rk手术在技术方面的四大缺陷:“首先,手术预测性比较差。比如,医生预先想降低250度,但实际的效果却不能达到这么精确。第二,术后极易产生散光。由于手术切削的厚度掌握的不好,很可能将散光带一部分进去。第三,眼睛经不起一般的暴力冲击。由于角膜在进行多条放射状切削后,角膜受力的稳定性会降低,说白了就是没以前结实了。正常的眼角膜受到外伤后损害程度不会太大,但做过手术的眼睛被撞后就会出现角膜裂伤,原来被切开的地方就会发生整体开裂,恢复后也会形成瘢痕,这会严重影响视力。第四,需要医生精湛的切削技术。由于角膜中央部位总共才0.5~0.6毫米的厚度,如果医生手术时用刀稍有不甚,就会出现切多或切少的问题,如果切的深度达不到85%以上,那么就没有效果,近视还会反弹。”由于手术后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这种屈光手术逐渐被准分子激光手术替代了。
1987年,我国著名眼视光学专家、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褚仁远教授专程前往苏联,将rk手术改良引进国内。随后,rk手术治疗近视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1939年,日本佐藤教授最先发明了治疗近视的手术。当时的手术方法是把角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同时切开,但没过多久,很多患者就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
“这个风靡于15年前的近视手术,叫“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简称rk)。”在北大眼视光学中心内,医学博士谢培英教授用一组幻灯片,为记者讲解着rk手术的治疗原理。据介绍,rk手术是通过在角膜前表面做多条放射状切开,让角膜中央因周边的膨出而相对变成平坦,这样屈光度就会发生相应改变,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rk手术存在的四大缺陷,导致三分之一人群需要“返工”。
如此之高的数字,不禁让人担忧,为什么这些近视手术需要返工?以前做过的近视眼手术都需要返工吗?现在还能不能做近视眼手术?为此,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几位著名眼视光学专家,专家认为任何手术都有风险,患者仍需谨慎对待。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15年前风行的近视眼手术因留有后遗症,而出现了大量的“返工潮”。据了解,在上海,仅上海华都医院一家,一年内“返工”数量就超过300人。在北京,每月到同仁医院来做近视激光手术的人有1000多人,而同时做“返工”手术的患者就有近百人。
rk手术存在四大缺陷,导致30%的人需“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