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五官疾病 > 眼病 > 角膜炎 > 正文

慢性角膜炎的治疗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2-1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治疗角膜溃疡的基本原则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感染,争取早日治愈,将角膜炎的后遗症减少到最低程度。由于大多数溃疡性角膜炎为外因所致,因此,除去致病外因,消灭致病微生物极为重要。为了有助于病因诊断,应从角膜溃疡的进行缘取材做涂片,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必要时做霉菌培养)。但不要为等待试验结果而贻误治疗,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兹将治疗过程、应注意事项和应用方法叙述如下:

  1、热敷:使眼部血管扩张,解除壅滞,同时促进血流,增强抵抗力和营养,使溃疡得到迅速的恢复。

  2、冲洗如果分泌物较多,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每日冲洗结膜囊3次或更多次数,以便将分泌物、坏死组织、细菌和细菌产生的毒素冲洗出去。这样,不但减少感染扩大的因素,同时也可保证局部上药的浓度不至减低。

  3、散瞳:

  a、阿托品为主要而且是常用的药物,浓度为0.25~2%溶液或软膏,每日滴、涂1~2次(滴药后注意压住泪囊,以免溶液被粘膜过分吸收,引起中毒)。

  b、对单纯性角膜溃疡或刺激症状不显着者可以不用,对刺激症状显着和势将穿孔的溃疡必须使用。这种药对于治疗角膜溃疡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使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得到休息,另方面可防治虹膜睫状体炎及其所引起的后果。再者,由于眼内肌痉挛解除,因而也有减轻和止痛作用。

  4、制菌剂:

  a、磺胺类化学制剂如10~30%磺胺醋酰钠和4%磺胺异恶唑眼药水。

  b、对于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感染,每日局部滴用4至6次0.1%利福平眼药水或0.5%红霉素或0.5%杆菌肽眼药水即足以控制。有些广谱抗菌素如0.5%金霉素、0.25%氯霉素和0.5%四环素(0.5%),其抗菌作用更为有效。

  c、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感染,可选用1~5%链霉素、0.3~0.5%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2万单位/毫升)、0.25~0.5%新霉素、0.5%卡那霉素等。

  d、对于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尚未知晓而病情较为严重的溃疡,开始时可同时试用多种广谱抗菌素,轮流交替地每数分钟或1刻钟滴1次,继则酌情递减。此外亦可采用结膜下注射的给药途径,每日1次,并连续注射数日,直到溃疡症状消退为止。有些药物结膜下注射后,有时发生结膜坏死,应予以注意。

  e、抗病毒的药有0.1%疱疹净等。抗霉菌制剂则有制霉菌素(25,000单位/毫升),0.1%二性霉素乙、0.5%曲古霉素和0.5%匹马霉素等。

  5、包扎和敷裹:

  a、为了使眼球停止转动,促使溃疡早日痊愈,必须进行包裹……这一处理特别适应于冬季。因其不但使眼球不致受凉,而且又发生热敷与保护作用。

  b、如果结膜囊内有分泌物者,不应包扎,可以布勒氏(Buller氏)眼罩或黑眼镜代替之。再者,如果溃疡势将穿破,或在结瘢期势将隆起,应于每日施以压迫绷带包扎,如果日间不可能,应在晚间睡眠时用之,以期挽救不良后果。

  6、病因治疗:

  a、治疗角膜溃疡的同时,必须注意溃疡发生的原因,而予以治疗。

  b、最应注意者就是结膜病和营养不良。例如沙眼血管翳溃疡,如果不同时治疗沙眼,溃疡难得痊愈。又例如角膜软化,如果不注意全身营养,补充维生素A,不但角膜软化难得痊愈,且会更加恶化。

  7、刺激疗法:当溃疡已经完全痊愈,开始结瘢,应设法使瘢痕形成得愈薄愈好。

  对于小而致密并且位于中央的角膜白斑,为了增进视力可作增视虹膜切除术。对于较大的白斑,可施行角膜移植术。有时角膜白斑有碍美观,可用煤烟、中国墨作角膜墨针术。

  8、角膜溃疡并发病的疗法:

  a、对即将穿孔的角膜溃疡应采取紧急措施。使患者卧床,给予轻泻剂及乙酰唑胺等降低眼内压的药,并嘱咐患者避免打喷嚏或咳嗽等突然使腹内压增加的动作。

  b、角膜溃疡如果穿孔,不但溃疡倾向痊愈,并可增加角膜营养。为达到这一目的,也可作人工前房穿刺术。这样不但使房水缓慢流出,并可避免溃疡自己穿破的不良后果,如虹膜脱出或晶状体脱出等。再者,前房穿刺也有制止眼球剧烈疼痛的作用。如果在溃疡的基底施行前房穿刺术,可用结膜瓣遮盖。虹膜脱出者可作虹膜切除术。

  c、对于角膜瘘患者,应施以烧灼术,同时并应施行抗青光眼手术与结膜瓣遮盖角膜瘘法。

  d.β射线可抑制角膜血管的生长。此外,异性蛋白疗法及中药治疗都可增强全身抵抗力,促进角膜炎的愈合。

  角膜溃疡在临床上很难用一种严格的分类法来适应其各种不同的临床经过。今仅按照病原学观点结合临床表现分类,并综述其症状与疗法,以期使读者能得到一清晰的概念。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