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五官疾病 > 眼病 > 白内障 > 正文

白内障复明手术分析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3-2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谢立信谈白内障和白内障复明手术

  答:首先,应当很好控制血糖,然后要争取早做手术,因为摘除白内障后可以看清眼底,如果有视网膜出血,可以早期进行治疗,以防视网膜病变

  问:“白内障”症状是什么样的呀?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有此病?

  问:我上学进时学习不好,只知玩耍,所以眼睛不近视,是否到老就会得白内障?近视眼不得白内障吗?

  问:我听说维生素A对眼睛比较好,所以天天吃,如果眼睛睁不开得厉害,就每天吃三粒,行不行啊?

  答:不一定,很多读书不一定都得近视,但肯定中、低度近视与大量阅读有一定关系。

  答:白内障与高血压没有直接的关系。

  答:白内障的症状是:渐进型的视力下降,不伴有其他症状。预防:因为白内障的发病原因还不清楚,所以没有根本性的预防措施,但是许多研究证明与光照有关,也就说与紫外线有关。所以要避免强光,在阳光下暴晒应带防紫外线的眼镜,也就是墨镜。

  答: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渐进性的视力模糊,首先应当考虑白内障,但最终应当看医生。年轻人请不要考虑白内障的问题。

  问:做激光近视眼手术会有后遗症吗?经常用计算机会影响术后效果吗?

  谢立信: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谈谈白内障和白内障复明问题。

  答: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传统的方法成功率比较低,而且要等到成熟才做手术,换句话说,要等到看不见才开刀。现在手术发展到显微手术时代,小切口可以不住院,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不要等到成熟就可手术。老年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可以做到99.9%。如果我做视力低于0.5就可以开刀。

  问:我父亲因为青光眼、倒睫毛和白内障联合进攻,经过医生的刀,结果双眼失明,这是否有遗传?

  问:角膜移植是治的什么病?白内障好象割开就可以了?不用移植?

  问:老年人捐献的角膜给年龄小的人用能行吗?不会接着得白内障吧?

  问:我岳母是抗日时参加改革的老人,战争时右眼受失明。现在左眼白内障,我介绍一下她的情况,看是否能做手术。(1)、她今年78岁,肾病做透析(2)、同时眼有角膜白斑,角膜细胞只有60%,其它医院的意见:认为角膜细胞太少,手术后可能失明,78的人再做角膜手术,身体与角膜来源是问题。请问:这种情况是否可以考虑到您们哪做手术。成功机会多大。能给我通讯方式?

  问:请问糖尿病引起了白内障,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治疗?

  答:白内障与看书阅读没有关系。

  答:与白内障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与眼表疾病有关系。因为看电视或从事计算机工作瞬目动作减少。所以眼表容易干燥。久之,会有干燥感,视物模糊,建议适当滴一些人工泪液。请不要滥用抗生素类的眼药水。

  问:是不是玩电脑易得近视眼?

  答:维生素A与感光细胞功能有关,当饮食缺乏维生素A的时候,首先的症状是夜盲,但是我们现在的饮食,偏食者例外,都不会缺乏维生素A。

  答:一般老年人的角膜不会给小孩移植,但移植了也不会得白内障。

  问:什么人会容易得白内障,平常人应该注意如何预防呢?

  编者按: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眼科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谢立信应邀来人民网健康论坛与网友交流“白内障和白内障复明手术”,现将谢立信与网友的交流整理如下。

  问:老人身体缺水易患白内障?

  问:我母有高血压,最近看东西雾的很,不会是白内障吧?

  答:青光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你的父亲就不好说了。

  答:角膜移植主要是治疗角膜病,角膜是指眼球表面那层透明的薄膜。白内障治疗是晶状体疾病,是在瞳孔后面的位置。

  答:白内障与饮水没有直接关系。

  谢立信:能在网上谈论眼睛保健的问题很高兴。有机会我还会与大家再来探讨,同时我也感谢健康论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谢谢大家。

  答: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屈光手术,低度近视的治疗方法,美国FDA已经通过。说明低度近视的疗效是肯定的。8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可以做lasik手术,即首先用刀在角膜上做一个瓣,然后再打激光,这种手术没有痛苦,恢复快,但是容易产生手术并发症。另外高度近视手术后也容易产生回退。所以这种手术要求是很高的。

  问:看电视与经常上网对眼睛有什么损害?如何减少这种损害?

  问:白内障手术成功率是多少?是应人而异的吗?越早手术越好吗?

  答:如果角膜白癍影响视力较小可以只做白内障手术,白癍大应该同时做角膜移植,这称做白内障和角膜移植联合手术。老年人如果没有严重心脑疾患,可以考虑手术。如果和我联系请到青岛山东省眼科医院,邮编266071。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