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中医保健 > 正文

教你如何进补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2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冬季进补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健康知识的普及,进补的方式已经从过去单调的鸡鸭鱼肉等脂肪与能量的进补,转变为现在根据不同体质所进行的中药气血阴阳调补。相对于单纯的食物进补,中药补益效果明显,但如果不分季节、气候、年龄、体质、药性而盲目进补,结果反会补而成疾,尤其是在严寒的季节里最易出现这种情况。

  ■寒冷气候下使用辛热中药材进补易招致内火中生 在许多人看来,冬天是寒冷的季节,尤其是现在寒流肆虐的时候,更应该多吃些大热的、辛辣的食物或药物来驱驱寒气。其实,根据中医理论来分析,冬季人体表面的皮肤络脉毛孔等是收紧的,他们像一道关紧的大门一样把寒邪阻挡在身体外面,而阳气被包裹在身体内部,很少外泄。此时,如果不分体质地大量进补辛、热的中药材或食物,比如干姜、羊肉、肉桂,甚至食用含有灸附子、细辛的药膏等,就会使(身)体阳、(中)药阳两阳相加,形成内火中生。我们可以观察到,有的人头天晚上吃了涮羊肉,第二天就出现口腔溃疡或者嗓子疼、大便干,这其中多数是火毒内盛的表现。 那么冬天制作滋补的药膳,是不是就不能加辛、热的中药材了呢?也未必。我们要掌握下面两点:第一,如果个人的体质是阳虚体质,经常手脚冰凉、不能吃冷东西,吃了就会腹泻、或者有女性痛经、或者关节疼痛等等,制作药膳时加入一些辛温热补的中药材也未尝不可;第二,如果是正常的体质,我们在使用中药材时,要分清中药材的温、热性质。温性的中药冬天可以常吃,也可以偶尔吃一些热补的保健药材或药膳,但要注意吃的量一定要控制,不要经常吃就可以了。

  ■当心一些补气补血药的“副作用” 近段时间甲流的流行势态较猛,尤其当寒流与甲流的警笛同时拉响的时候,提高自身免疫力就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中医里面有一个名方,叫做“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主要是加强人体的卫气,防止瘟疫寒邪的入侵。用现代人的理解,就是补足正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于是,黄芪、白术、防风等屡屡现身于百姓日常的滋补药膳中,其中黄芪的应用最为普遍。除此之外,在女性群体中较为流行的补血热,也将当归、川芎、白芍等日益炒作成为提高免疫力的明星。 客观地讲,补益气血的中药材确实有卓着的强壮身体体质、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但是,这些中药材多数属于温、热的性质,如果正常体质的人加到膳食里长期、大量服用,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在身体里积聚内热。尤其在冬季皮肤腠理致密的情况下,内火更易贮存旺盛。

  ■进补前要注意调理好脾胃 以上讲到冬季进补后有一些人出现了内火,除了与进补的中药材、个人的体质、外界的气候有关外,还与每个人脾胃等消化系统的吸收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临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素体阳虚的人,进补了肉桂、人参、干姜、当归等偏热的药物后同样会出现上火的现象,即使是寒冷季节进补也不例外。从中医来讲,脾胃的受盛化物功能障碍是出现上述问题的症结所在。吃进去的热药、补益食物不能很好地被吸收,转化为能量或精华物质来滋养身体,反而是堆积在胃肠内化火生热。因此,即使是阳虚的病人在冬季进补前仍然要做好调理脾胃的功课。此外,有许多女性喜欢食用阿胶熬制的膏剂来补血养颜,阿胶本身是一种滋腻的药物,补血功能良好,但对脾胃运化功能却有不小的影响,最好不要长年多量地服用。 ■进补时间不当也易造成火邪内聚 人体自身的阴阳变化与自然界的昼夜变化是一致的,即早晨、中午阳气逐渐升起并旺盛,这个时候,在阳气的促进下,人体内所有器官的功能都是渐行增强的,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在中午比较突出,而到晚上,随着阳气的衰退和阴气的上涨,人体内的器官也慢慢进入休息状态,此时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在逐渐减弱。因此,如果晚上食入大量含有热性中药材的滋补药膳,也容易积滞在体内而化火生热。研究认为,早晨或中午进行药膳补益最为适宜。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