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自杀的危机干预包括4个方面;问题或诱因评估、制订治疗性干预计划、治疗技术的应用,以及危机的解决。
1.问题的评估
鉴于抑郁病人病前大多有一定的心理社会诱因,因此全面了解和评估自杀的诱因及寻求帮助的动机(因为有些病人的自杀是一种求助的信号)相当重要。一对家人和医生来说,首先要了解抑郁病人有没有想死的念头,自杀的可能性有多大,是不是需要住院治疗等。近年来国外编制了一份自杀危险性的评估量表(表1),如果评分大于10分以上,提示有较高的自杀危险性,需要请精神科医师会诊,必要时收住精神病院治疗。
表1.自杀企图的危险性评估
与自杀企图有关的事项
1.孤独
i.身边有人伴随;ii.附近有人,能有电话联系;iii.附近无人,或失去联系。
2.时间
i.有时间给予干预;ii.不大可能有时间于预;iii.几乎没时间进行干预或挽救。
3.病人的警惕性
i.不警惕,被发现;ii.被动警惕,如回避,但不阻止他人的帮助;iii.主动警惕,如锁上门。
4.自杀时的求助行动
i.能告诉他人自己想自杀;ii.与他人保持联系,但不告诉对方准备自杀;iii.不与印助者联络便自杀。
5.预料死亡间最后行动
i.没有;ii.有所准备,但不完全;iii.有明确计划(如改遗嘱、提取钱款)。
6.遗书
i.没有;ii.写了遗书,但又撕毁;iii.留下遗书。
自我报告
1.病人的叙述
i.认为其所作所为没有生命危险;ii.不能确一定是否有生命危险;iii.坚持其所作所为有生命危险。
2.意图
i.不想死;ii.不能保证是想活或想死;iii.想去死。
3.预谋
i.感情冲动性,没有预谋;ii.考虑自杀行动不足1小时;iii.考虑自杀行动不足一天;iiii.考虑自杀行动大于一天。
4.对自杀后抢救的反应
i.乐意被抢救脱险;ii.被抢救脱险,病人说不清是高兴还是后悔;iii.后悔被救脱险
危险性
1.根据病人言行及上述检查:
i.肯定能活着;ii.不大可能会死;iii.可能或肯定会死。
2.如果医生不处理,病人会死吗?
i.不会死;ii.不一定;iii.会死亡
上述项目记分若总分大于10分提示有较高自杀危险性。
2.制订治疗性干预计划
任何事情预则立,对自杀的干预也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治疗计划和方案。因为自杀是一种紧急情况,因此十分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和“立竿见影”的效果,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打消病人的自杀念头,恢复他(她)的心理平衡状态。干预的计划必须围绕这几个方面;a.肯定病人的优点(长处),因为大多数抑郁病人往往将自己看得一无是处;b.寻找尽可能的社会支持,即让家人和同事。亲友来帮助和支持病人,因为绝大多数想死的病人感到自己是孤独的,没有人理解和帮助自己;c学会心理应对和防御,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船到桥头自然直”、“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抑郁、自杀病人往往将前途看成漆黑一片或悲观绝望,因此让他们学会多维或多角度的看问题,以及恰当的心理应对技能可以减轻病人的失望程度。归纳起来一句话,抑郁自杀病人往往是对自我、周围环境和前途的消极评价,干预就是围绕这三方面进行。
3.治疗技术的应用
这是自杀危机干预的重要阶段。首先是让企图自杀的病人认识到自杀不过是~种解决问题的消极方法而已,并非目的。因为绝大多数自杀企图者是因为面临生活挫折(如离婚、车祸等)而不能处理或解决时才选择自杀的,是希望“一了百了”,但如果有解决目前挫折或处理目前危机的其他方法,大多数病人会放弃“只有死路一条”的观点(如提示病人出家做和尚或尼姑、调换单位、外出旅游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围绕改变这一认知的前提,可以采取:a.交谈、疏泄被压抑的情感(如悲伤、抑郁、愤怒等);b.认识和理解目前的危机或境遇是暂时的,不可能是持续终身的;c.学习问题解决技巧和心理应对方式;d.建立新的社交天地,尤其是人际关系的维持和稳定。
4.危机的解决
当病人打消自杀的念头后,重点是要强化他们的独立性,减少依赖性,注意巩固和发展新学到的应一对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积极面一对现实和重视社会支持的作用。总之,通过危机干预,可以使得绝大多数有自杀企图的抑郁症病人避免自杀的发生,更好地去适应生活。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季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