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云:“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无志。”可见,志向就是三军的统帅,人生命中的灯塔。它不仅可以改变忧患的处境,还可以居安乐而能思进取。所以志向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
我们经常用“人穷志不短”这句老妪能解的名言来形容某人身处忧患而从不气馁,最终改变忧患的处境的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犹太民族可谓是世界上最的忧患民族,从他一出生起就受到了民族歧视与压迫,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尽了杀戮,险遭灭族。可他从不气馁,胸怀反对民族歧视与压迫的大志,并做出了实际行动,最终成为意志最坚强的民族,也是最聪明的民族。越王勾践的例子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他“十年生育。十年强兵”立下复国强兵的大志。最终消灭了不可一世的吴王。李家豪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桥梁专家,在“文革”时受尽了非人的虐待,可他的这些成就大部分却是在这个时期取得的。这是因为李家豪胸怀为祖国桥梁做贡献的大志,在监狱中反复用简单的日常用具做着复杂的桥梁实验,最终心愿已偿。通过以上的三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胸怀大志可以改变忧患的处境。
“人穷志短”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身处困境而不思进取,事事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这种人永远是平庸的,甚至是不能生存的。
“人富志短”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身处安乐而不思进取,这是多么可悲的呀!想当年,有刘后主的“此处乐,不思蜀。”;看今朝,有富家子弟沉醉于灯红酒绿而不思学业。这莫大的悲哀是可以通过立志来挽救的。
有了安乐的生活环境,就可以不必像犹太民族那样流离失所,不必像不必像越王勾践那样卧薪尝胆李家豪那样毫无自由,也不必像李家豪那样毫无自由。也许有人用亚圣的“死于安乐”来反驳,我的回答是:死于安乐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立志,有了切实可行的志向,便有了居安思危的信念,便有了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也就有了生于安乐的现实。君不见,富家子弟成才者亦不比寒门子弟少。可见,立志还可以生于安乐而能思进取。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有两点是:一、无论是什么人,他所立的志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好高务远,也不能强己所难,更不能与国家、人民的利益相冲突。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二、立志只是成大业的必要条件之一,还必须有勤奋、方法等诸多因素。不能白日做梦,只能事实求是。
有了以上的两点强调,我相信无论是什么人,只要立下切实可行的志向,在加上勤奋、方法等,就一定会成功。(候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