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知识 > 心理百态 > 正文

心理干预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1-0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各种媒体(报纸、电视、电台、网络)要不断报道政府、各级领导、救灾队伍的活动情况,这会极大地增加受灾群众获得社会支持的感受,有利于他们克服困难、避免心理危机、战胜自然灾害。各级媒体应不断插播有关消息,以显示党和政府对抗震救灾的高度关心,对全国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抗震救灾要注重心理干预 

  ◆地震地区的人们,除了眼前与安全和生活有关的问题外,最担心的是,是否还会有危害性的余震;在其他地区的人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所在地是否会有地震。有关预测权威机构要立即、并不断及时发布适时预报。虽然地震预测还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但是,只

  ◆心理危机一旦发生,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克服。心理干预实行的越早,防止发生心理危机的效果越好。为此,在抗震救灾工作中要注意对涉及人员的心理干预

  ◆发动各级媒体,通过介绍“地震知识”的方式,传递地震在国际范围内是常见的自然灾害,而这次汶川地震并不是危害最大的地震之一的信息。

  ◆凡是灾害出现时,一定会有助人利他行为出现。要及时对这些好人好事进行深入报告。这一方面可以从正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受灾人群感到有所依靠。

  ◆要注意防范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地震谣惑奥运,及时进行正面引导。进行心理干预 

 

  ◆组织报道过去我国战胜地震的事例,向国民传递正面的信息,使得受灾和未受灾的群众从心理上减轻压力。人的心理压力一旦减轻,就会更积极的思考和积极地行动。

要科学表达,人民群众都是可以接受的。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谣言而至的社会的不稳定。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