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对于小周来说,初进大学后最大的不适应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高中时,老师都盯得很紧,不时地有这个测验那个考试,不想努力都难。但是进了大学,作业不常布置了,老师也很少主动来关心自己的学习。面对这么宽松的学习方式,小周有些手足无措。
案例4:同在屋檐下的烦恼
案例3:突然多了那么多时间,怎么安排
案例1:当“喂食式”变为“放养式”
有些同学习惯了高中时每天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上了大学,时间一下子宽裕很多,反而觉得不知所措,每天上完课之后如何处理大段的空余时间成了他们最头痛的问题。
此外,大学里的一些基础课程教学一般都在阶梯教室里进行的,建议“抢占”前10排的座位,这样听课效率会高一些。
上海高校新生报到已近一个月,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一些大一新生难免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各种消极心理。那么如何给自己做好心理调适?记者为此请来了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张亚老师和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鲍立铣老师,让他们为“新鲜人”特制应对“心理高危点”的指南。【常见“症状”】
案例2:我不喜欢学校的课程安排
心理老师对你说:高中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式的。大学则全然不同,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老师不再施加压力,特别是文科的课程,课业一般比较轻松。成绩的好坏就全靠个人平时的学习态度是否自觉了。建议新生在确定所学课程后,为自己制订一个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确切的学习目标,并坚持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平时有问题主动请教老师。
新生小王是一个对自己的未来很有计划的人,可如今看了课程表却发现学校的课程安排和他想的不太一样。比如他认为实践操作应当尽早开始,可课程安排却要到大三大四,想先行一步吧又觉得缺少专业的指导,想跟着学校走又觉得太晚了,该怎么办?
新生有哪些常见不适应“症状”
心理老师对你说:大学学习的课程多,课时少,每天的上课密度也不一样,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天仅有1、2节课的情况。大量的空余时间决定了自主学习是大学里主要的学习方式。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想从事什么职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根据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可以参照与自己的理想相近院校的课程安排,看看除了本校的原有课程安排外,还需要补充哪些课程.
心理老师对你说:入学的第一、二年,学校都会先安排公共必修课程,专业课往往安排得比较靠后。大学的课程安排是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和育人目标来制定的,本来就不可能适合每个人。如果你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不妨先向学长学姐要一张课程表,看看感兴趣的课程是不是和自己的上课时间安排冲突,如果不冲突的话就可以去旁听。
对那些从未住过宿舍的同学来说,处理好和舍友之间的关系也算一个不小挑战。毕竟,时下有许多同学没有兄弟姐妹,很难体会到突然间多了好几个朝夕相处的“兄弟”或“姐妹”的感觉。
心理老师对你说:在一个宿舍生活,主动最重要。比如打水的时候主动代别人打;一个宿舍的同学来得有早有晚,早来的同学就把全宿舍的被子都抱到户外晒个遍,又把床铺铺好,这样刚下火车的同学一到学校就能上床休息。晚到的同学看到舍友大扫除,可以把弄脏的衣服抱到水房洗干净。许多同学都愿意为宿舍、为别人做点什么,关键是谁先主动,谁先开好一个头。此外大家来自不同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宿舍里的不合拍本属正常,每个人在多些宽容的同时更要学会体谅、照顾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