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知识 > 心理百态 > 正文

像诸葛亮那样求职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8-1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对于那些盲目求职的毕业生来说,“欲速则不达”,能够坐得住冷板凳的人才是最后的赢家。

  事实证明,诸葛亮是个难得的人才,为刘备三分天下据其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实现了用人单位和人才之间的双赢。

  直到《隆中对》横空出世之后,才把它交到用人单位刘备的手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充分准备,才让前来网罗人才的刘备觉得没有走错路,认错门,找错人。最终聘任诸葛亮为“首席执行官”。

  诸葛亮十年只为磨一剑,一边劳作,一边攻读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刘备来请他出山,他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继续钻研学术论文,根本不理睬门外的刘备。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躬耕10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饱读诗书、能夜观天象、能度人心扉的他,就甘心背负一身才华碌碌无为一辈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那时候的诸葛亮只有二十多岁,还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换作现在,也顶多是一个持着大学毕业简历满世界找工作的毕业生。在这个闭上眼拿块石头砸出去就能砸到一个大学生的社会,很多人都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到这里碰一碰运气,到那里嗅一嗅机会。不管是不是适合,找到一个能混口饭吃的地方再说,结果把自己最拿手的东西给丢掉了。难怪有些企业老板就思忖:聘请大学生,还不如去街上找个民工。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