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子女,沟通才能交流,交流才能实施教育。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离不开亲子沟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沟通是“皮”,教育是“毛”。沟通是一种行为,一种传达意思给别人,让别人知道你,了解你的行为。它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也可以通过非语言进行。沟通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管你意识到也好,没注意到也好,哪怕你一句话没说,只要对方从你的某个行动上“读”出了意思,沟通便已发生。
交流是人重要的生存能力,孩子在交往中,才能表现自己,了解他人,才能融入社会,才能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养成。
从和谐家庭中走出的`孩子,才会妥善处理社会人际关系。无疑,亲子沟通,父母是主导者。子女怎样与父母沟通与交往,归根结底,亲子沟通和家人沟通是一个最具有根本性影响的因素。
比如,女儿晚上回来很晚,母亲一声不响开了门,女儿从母亲脸上,行动上“读”出了母亲对她晚归的“不满”,说明“沟通”已经发生。但是,“有效的沟通”不一定是良好的沟通。“女儿读出了母亲对她迟归不满意”显然是有效的沟通,却也是糟糕的沟通。“有效的沟通”也可能是歪曲事实的沟通。也许母亲“一声不响”是因为刚刚跟丈夫吵了嘴,而非争对女儿迟归。所以,这一 “沟通”可能让女儿歪曲了事实。但许多父母往往忽视了教育中“亲子沟通”在其中的作用。
有一则小故事:一位母亲下班回家意外发现女儿已经做好饭,并给自己打好洗脸水,还拿来拖鞋让她换,母亲一语道破这一反常现象的根源:是不是外语测验不及格了?女儿脸红了。母亲知道女儿知错了,便不再批评她了,还说了几句鼓励女儿的话。母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通过女儿的表现,她清楚女儿会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的。这样的沟通极好地解决了问题。反之,若母亲毫无反应,或干脆不理会是否会伤女儿的自尊心而大声斥责她,那将会是什么结果呢?
为此,父母们要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创造条件,让孩子们认识怎样与父母沟通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