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知识 > 心理百态 > 正文

妈妈像大树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0-2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孩子》这首诗固然反映出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但也传达每个人终究要为自己负责的准则。

  说到亲子关系,让我不由想起诗人纪伯伦的先知一书,纪伯伦说我们的孩子是因生命对自身的渴求而出生的,也就是说他们只是借用母亲的身体而诞生,父母可以给予他们爱,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有趣的是,我正好读到一首英文诗叫《孩子》,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吉特(Naomi Long Madgett),她由一位母亲的观点,来看孩子的成长和独立。首先,她也是将母亲比喻为大树,不过她觉得母亲是树干和树根,孩子是枝叶,两者密不可分,枝叶越茂密,树木就越高大,也就与太阳与天空越靠近。

  自从读过这首诗后,我对经过的树木都会多看几眼,我会联想到这首有趣的诗,也会观察树干与树枝是如何纠结缠绕,有时我也会想起自己也曾像小枝子一样,有过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岁月。

  但是小枝子断了/昨天我还看到她/走在一条不熟悉的路上/步伐自信/歪斜着头仰望着令人害怕的天空

  而且/她脸上还挂着微笑/而且/她是/自由自在/有个性/不屈服/的/她自己

  妈妈 您这一棵大树/还是不停的长出新叶子/使我成长 使我茁壮/妈妈 我们感恩您

  我记得在青少年时期读到先知时的震撼,那时对父母威权式的教导十分反感,但又无力反抗,就很期望我的父母能有这种认知。如今再读先知,我已身为人母,生活在美国社会,我愿意做一个尊重孩子的母亲,我固然希望与孩子能有亲密的关系,我也了解孩子终要走自己的路,就像我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使命一样。我只能陪她一段。(来源:美国《世界日报》 作者:朵拉)

  我将原诗译成中文如下:

  有一天,女儿很开心的唱着从中文学校学到的一首歌,歌名叫《妈妈像大树》,旋律和歌词都很美,但我觉得受之有愧,尤其是没有怨言那一句,我也会生气,会骂人。“家有一小,如有一宝”,我觉得自己真是个幸运的母亲。可惜我没有找到作词和作曲者的姓名,歌词内容是由一个小孩的观点,来感谢母亲无怨无悔的奉献,歌词如下:

  妈妈像大树/妈妈 您是一棵大树/我是树上的小毛虫/我每天吃树上的叶子/妈妈没有怨言

  我想对她说:/替我向天空尽量延展出去吧/因为那是我只能梦想的事


  在这首歌中,孩子自比为毛虫,与母亲已是分离的个体,但仍然依靠大树来觅食和遮荫,我们可以想象,有一天毛虫会长大,变成美丽的蝴蝶,也许就会飞走,去创造自己的新生活,而母亲总是在那里,欢迎孩子随时回来拜访。

  这首诗中,树妈妈传授毕生的生存之道给小枝子,但她并不领情。她选择离开母株的保护和指导,走在一条不熟悉的路径。母亲一开始为孩子担心害怕,但母亲逐渐了解到,这只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投射,孩子对未知的将来,一点也不害怕,反倒是张臂欢迎的。

  孩子/我尝试过告诉她/小枝子是该这样弯曲的/你因我的树干而诞生/你因我的树根而稳固/你必须把新生的枝子/朝太阳延伸出去/因为那是我无法达到的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