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鼓励你的孩子表达他们的情绪。有些较小的孩子会以为父亲不与他在一起,是因为他作错了什么事,而拒绝或惩罚他。因此,需要向他确保父亲对他的关爱,以及何时会与他相聚。例如可以帮助孩子作一个父亲归家表,贴在冰箱上,并让孩子每晚划掉父亲不在时所度过的日子,好使他们确定父亲会回来与他们相聚。若是可行,可让孩子常常与父亲联系,或者打电话,或者写信及卡片,这会让他们觉得离父亲并不远,而较有安全感。
人家说“小别胜新婚”,这句话仅指夫妻之爱,然而我不但是妻子,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分别对我而言,意味着我必须扛起更大的责任。
幸亏,几天过后,我的思想得以开启,想出一些对策,缓解了先生不在家时所受的压力。令我欣慰的是,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现在我和孩子都比以前更善于面对这种状况。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处境,不妨做做下列各项事情:
先生打电话来,“嗨,我亲爱的太太,”语调中有着歉意,但明显地也带着振奋。“我刚接到一通台湾来的电话,想对你说……”“这回你要去多久呢?”我直接地问,心里却很无奈。自我们全家移民美国后,为了事业,先生仍须不时返台办公。对他来说,这不过又是他的一次公事之旅,对我而言,可就不一样了。
“偷偷溜走”只会减少孩子的安全感,如果离别时,父亲不能在场,那么就要事先告诉孩子,爸爸将与他们分开一段时间。允许幼小的孩子发问,并简单而直接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告诉孩子爸爸是因为工作的需要而暂时离开家。
维持你的日常生活秩序
给自己一段休养的时间
良好的书籍既可增广见闻、陶冶性情,又可排忧解闷,诚然是人的良师益友;不妨读些有关家庭、亲子的书,或是自修一些语文课程。
让孩子知道日常生活起居,如吃饭、睡觉的时间都维持不变,好让他们有较多安全感。一些要好的朋友常会好意地在这段期间邀我到他们家里吃晚餐,但这样就很难让孩子按时上床了。现在我只接受少数朋友的邀请,以便有更多夜晚能与孩子在家共享作游戏或讲故事的欢乐时光。
开卷有益
先生初与我们分离的那段时日,我常常带孩子出外散步、准许他们晚些上床、为他们安排一连串的活动等等,来弥补他们对父亲的思念。可是,努力的结果却使我筋疲力竭,心中怨怼不已,孩子们也变得情绪不稳,心里充满了迷惑。当我想到这样的分别并不是仅此一次,最好还是趁早作好心理调适,并做些建设性的改变才好。
教孩子面对离别
帮助孩子适应父亲不在的情绪
为自己安排时间,去学习一些有趣的课程,如绘画、烹饪,或是培养一个一直梦寐以求的嗜好等等,偶而,也可带孩子去探访一些特别的亲戚朋友,或是外出和孩子共度一个长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