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必过分拘谨。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注意消除异性间交往的不自然感。应该从心理上像对待同性那样去对待与异性的交往,该说的说,该做的做,需要握手就握手,需要并肩就并肩。须知,友谊本来就是感情的自然发展,不应有任何矫揉造作和忸怩作态,那样反而会贻笑大方,让人生厌。异性间自然交往的步履常能描绘出纯洁友谊的轨迹,这已为无数的生活实践所证明。
5、不可过分卖弄。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如果想卖弄自己见多识广而哇啦哇啦讲个不停,丝毫不给别人插嘴之机;或者在争辩中有理不让人,无理也要辩三分,则会使人反感。当然,也不要总是缄口不语,或只是“嗯”“啊”不已,如果这样,尽管你面带笑容,也会使人觉得你城府太深,使人扫兴。
3、不宜过分冷淡。男女同学交往时,理智从事,善于把握自己的感情固然是必要的,但也不应过分冷淡。因为这样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也会使人觉得你骄傲无礼、孤芳自赏,不可接近。
4、不该过分亲昵。男女同学交往时要注意自尊自爱,言谈举止要做到文雅庄重,切不可勾肩搭背,接吻拥抱,也不可搔首弄姿,卖弄风情。须知,诸如此类的过分亲昵,不仅会使你显得轻佻,引起对方反感,而且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男女同学交往确实存在着一个友谊与爱情的界限问题,而青少年的身心还不成熟,所以,怎样正确地把握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度”,乃是广大男女青少年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我经常利用思想政治课中的有关章节内容让学生畅所欲言,辨明是非,掌握分寸。现将我所教学生的讨论意见整理如下:
7、不必违反习俗。男女同学交往的方式也要适合当前的社会心理。比如,当前绝大多数人认为,男女之间经常单独约会是友谊的例外形式。尽管我们并不赞同异性交往都必须集体地进行,但过多的单独约会容易造成爱情的过早萌动,却也是事实。所以,男女同学间进行交往时,也要注意“随乡入俗”。
6、不应过分严肃。太严肃会使人对你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但也不可太轻薄。还要注意,幽默感固然是讨异性喜欢的,但倘若为幽默而幽默,故意显滑稽、出洋相,就可能会引起“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果。
2、不应过分随便。男女间交往过分拘谨固然令人生厌,但也不可过分随便,诸如嬉笑打闹、你推我拉之类的举止应力求避免。须知,男女毕竟有别:有些话题只能在同性之间交谈,有些玩笑不宜在异性面前乱开,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令人惊喜的是,经过开诚布公的讨论,一些向来对异性冷若冰霜的同学大方了许多,而一些平时喜欢和异性交往的同学则明确了分寸,至于那小部分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则有所触动,有所醒悟。而作为老师,一旦有“度”可依,处理这类事也就免除了容易出现的尴尬局面。举个例子,本人所教的学生王军和张萍,他们本都是成绩优秀的好学生,但有段时间我注意到两人似乎交往频繁,有事无事喜欢在一起,并且了解到他们曾互递条子,还在周日一同去野餐之类的事。接下来的期中考试证实了我的猜想,他们的成绩双双退步了。于是,我就直截了当找他们谈话:“对照交往原则,你们有过‘度’之处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在讨论数学难题。”我就顺着他们的话说:“你们能互帮互助,讨论学习上的问题,这很好;但要注意场合,注意分寸。有问题,尽管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讨论,用不着不好意思呀;写起条子来,让人觉得神秘兮兮的,这有多不好。想搞活动,可以提出建议,老师也会赞同的,我们全班乐一乐,不是更好吗?两人搞小团体,不信任班级集体吗?”两人连声说:“不。”此后,据观察,两人的单独交往明显减少,重又融入了这个充满活力的班级集体中。期末成绩揭晓,两人重又名列前茅。事后,我曾想,如果当初我一味批评或顺其发展,那结果又会是怎么样的呢?如果我给他们冠上早恋的“头衔”加以批评,那不是有可能真的把他们推上早恋之路吗?我庆幸,“度”使我能点到即止,而又让学生能自我对照反思。
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在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文明、友好、愉快地交往,相信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