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知识 > 心理百态 > 正文

托人办事就别老怀疑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3-0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美国纽约执照心理医生 张源侠

  若把猜疑的本性美化为计谋智慧,那么就落进了自己挖的陷阱,应验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老话。与其天天活在猜疑中,不如返璞归真,自然一点,虽然难免被骗,但活得轻松自在。(转自:生命时报)

  过度猜疑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如果这种猜疑心理影响人际沟通,那就需要治疗了。因为猜疑心和不安全感直接相关,所以自己应该有意识地探究内心的不安全感到底来自何方,然后努力调整。不安全感减少了,猜疑心自然就会降低了。

  猜疑心每个人都有,无非是有些人轻一点,有些人重一点。轻度的猜疑心可以叫做警觉性,但如果猜疑过度,那就是心理病态了,焦虑症、恐惧症、忧郁症都和猜疑相关。但如果进入精神妄想,那就是精神病的范畴了。人在情绪低落时,比较倾向于猜疑,因为自己这时的安全感降低了。对猜疑心重的人,我们会觉得很讨厌,但讨厌对方其实就是在讨厌自己,所以要将心比心,了解他的内心痛苦,知道他的不安全感。如果能够深入了解对方的早期创伤,帮助他治疗因创伤而起的猜疑心,那就是最好的帮助。如果自己没有这个能力,那就用宽容的心去面对,容忍他。当对方心情好的时候,再适度指出其猜疑心的非理智性,帮助他慢慢了解自己,并深入体察其内心的不安全感,慢慢通过深入的沟通,帮助对方获得安全感,从而消除猜疑。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原本是一个人际交往的中庸之道,很多人却做得过了头,变得疑神疑鬼,对他人处处设防,把简单的人际关系搞复杂化了。比如有些人托朋友办事,却又总背地里向其他人打听朋友办事时说了什么。其实这样的人也许并没有恶意,但已经交代朋友去办的事,还要私下去了解朋友怎么办的,说了什么,这样一来,会让朋友觉得你不真诚,也会让朋友觉得给你办事还得不到信任,那又何必呢?

  探究根源,其猜疑心理源自缺乏安全感,总是担心自己受伤害,或被人取代。这种安全感的缺乏和早期的心理损伤有关,因为心理损伤而导致自尊心失落,于是总担心别人、猜忌别人。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