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本病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的损害。如一期梅毒感染部位的溃疡或硬下疳;二期梅毒的皮肤粘膜损害及淋巴结肿大;三期梅毒的心脏、神经、胃、眼、耳受累及树胶肿损害等,梅毒还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引起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危害极大。
临床表现
为梅毒的泛发期。自硬下疳消失至二期梅毒疹出现前的时期,称为第二潜伏期。二期梅毒疹一般发生在硬下疳消退后3-4周,相当于感染后9-12周。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淋巴结进入血行引起全身广泛性损害。除引起皮肤损害外,尚可侵犯内脏及神经系统。
二期梅毒在发疹前可有流感样综合征(头痛,低热,四肢酸困),这些前驱症,约持续3-5日,皮疹出后即消退。
二期梅毒的皮肤损害可分为斑疹、丘疹及脓疱疹,后者已少见。
斑疹
又称玫瑰疹(蔷薇疹),最多见。约占二期梅毒70%-80%。早发型者类似伤寒病的玫瑰疹。为淡红色,大小不等,直径约为0.5-1.0cm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境界较清晰。压之退色,各个独立,不相融合,对称发生,多先发于躯干,渐次延及四肢,可在数日内满布全身(一般颈、面发生者少)。自觉症状不明显,因此常忽略(在温热环境中不易看出,在室温较低则明显易见)。发于掌跖者,可呈银屑病样鳞屑,基底呈肉红色,压之不退色,有特征性。大约经数日或2-3周,皮疹颜色由淡红,逐渐变为褐色、褐黄、最后消退。愈后可遗留色素沉着。
先天的梅毒又称胎传梅毒,由于胎儿在子宫内的受到感染而发生的新生儿、婴儿、或儿童梅毒。2岁以内为早期的先天梅毒,超过2岁为晚期的梅毒。临床上又分为
[1]早期的先天的梅毒
出生后2-8周出现的临床的症状,皮肤损害类似成人,婴儿常见的大疱性皮损,既梅毒性天疱疮。此外,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贫血,梅毒性鼻炎,骨膜炎,梅毒性假瘫等也是常见。
[2]晚期的先天梅毒
2岁以后发病,最常见的发生在7-15岁,可出现上颚,鼻中隔穿孔,马鞍鼻,口周围的放射性的皲裂性疤,佩刀胫,锁骨关节锁胸关节骨质肥厚,实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郝秦生齿等。上述大部分是属于在器病变所遗留。已经无活动性,但具有特征性,为永久性的标记。
[3] 先天潜伏梅毒
未经治疗,无临床的症状,梅毒血清阳性为先天的潜伏梅毒。
诊断及检查
梅毒的病程长症状复杂,可与很多其它疾病的表现相像,因此必须结合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诊断。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追踪观察、家属调查和试验治疗等辅助方法
(一)病史
1.感染史 有无冶游史或不洁性交史
2.性病经过 曾否发生过硬下疳二、三期梅毒的症状或其它性传播疾病的症状。
3.婚姻史 结婚的次数及时间配偶健康状况,有无梅毒或其它性传播疾病。
4.分娩史 已婚妇女应询问有无早产及死产史及曾否分娩先天梅毒儿的历史。
5.怀疑先天梅毒 应询问其父母的性病史其母的分娩史,本人是否为早产,和有无先天梅毒的症状及其兄弟姐妹的健康状况
6.疑为潜伏梅毒 还应询问既往有无梅毒表现及可以引起梅毒血清试验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的疾病
7.治疗史 所用的药物疗程是否规则,剂量是否足够,有无药物过敏史等
(二)体格检查
应作各系统的全面检查感染期短的病人应注意检查皮肤、粘膜、阴部肛门、口腔等处。感染期较长的病人应注意检查心脏神经系统、皮肤、粘膜等部位
(三)实验室检查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在皮损处用玻片刮取组织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见有活动的梅毒螺旋体。
2.免疫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的梅毒螺旋体
3.活体组织检查梅毒螺旋体如用银染色法(Warthin-starry)法或(Levoaditis法)或荧光抗体染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呈黑褐色有螺旋结构,位于真皮毛细血管周围。
4.不加热血清反应素玻片试验(Unheated Serum Reagin USR)也是VDRL抗原的改良敏感性及特异性与VDRL相似。
中医诊疗网(www.zlnow.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