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淋病(Gonorrhea)是淋病奈瑟菌(简称淋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是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性病。近年来发病率居我国(中国)性传播疾病首位,淋菌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呈肾型,成双排列,离开人体不易生存,一般消毒剂容易将其杀灭。多发生于青年男女。
疾病来历
人类在古时候就发现了这种疾病,《圣经》上就有这样的描述。17世纪来, Boswell曾形象地描述了他本人的发病情况,反复感染、并发症及治疗情况。 John Hunter(1728-1793年)认为根据传染的部位可决定疾病的类型,例如淋病是发生在粘膜上,而梅毒下疳则发生在皮肤上。
在我国的影响
在我国,公元前2-3世纪,《黄帝内经素问》载曰:“膀胱不和为癃。”公元二世纪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这样描述淋病的:“小便如浆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公元7世纪隋朝巢元方在《诸病源候总论》中把淋病分为七淋,即石淋、气淋、膏淋、痨淋、热淋、血淋、寒淋,并把膏淋列为急性淋病,痨淋列为慢性淋病。
解放前,我国一些城市的淋病发病率为20%左右。解放后在1953年早期病人已近绝迹,1960年基本上完成了晚期病人的普查普治,1964年已基本消失淋病。由于淋病是世界各国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接触者感染率高,潜伏期短,可在短期内病例成倍增长。又由于1976年西非和东亚出现了耐青霉素的淋球菌菌株以来,世界淋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我国自1975年以后,淋病又死灰复然,病人逐年呈直线增多,是性病主要发病病种。如上海地区性病就以淋病为主,约占90%以上。
淋病的病原体
淋病的病原体即奈瑟菌,是1879年由Neisseria首次分离出的淋病双球菌,因此淋病双球菌又称为奈瑟又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s)。淋病双球菌呈肾形,两个凹面相对,大小一致,长约0.7微米,宽0.5微米。它是嗜二氧化碳的需氧菌,革兰染色阴性,最适宜在潮湿,温度为35℃,含2.5-5%二氧化碳的环境中生长。常存在多核白细胞内,椭圆或球形,常成双排列,无鞭毛、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对外界理化条件的抵抗力差,最怕干燥,在干燥环境中1--2 小时即可死亡。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都易致死。对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也很弱。
病因病理
病因病机1:由于酒色,内蕴湿热,外染淫毒,以致湿热毒邪下注,影响膀肮气化,发为淋病。
病因病机2:湿热之邪不能及时清利,瘀阻于内,与气血相搏,则湿阻血瘀,气化不利,故常有尿道疼痛不适。
【淋病治疗误区】
1、不知道合并感染了其他性病
2、症状缓解,不复查
3、未对性伴侣同时治疗
发病过程
淋球菌侵入细胞的第一步是借助其外膜上的菌毛和蛋白Ⅱ粘附到阴茎或阴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上,然后直接侵入上皮细胞或刺激上皮细胞吞噬而进入的。淋球菌进入上皮细胞后就开始增殖,并使上皮细胞溶解,进而进入粘膜下间隙,从而突破粘膜屏障,引起粘膜上皮的皮下感染。如果淋球菌从粘膜感染部位侵入血液,可在各个组织中引起淋球菌感染,称为播散性淋球菌感染。
潜伏期淋病双球菌进入尿道后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侵入尿道,需36小时方能深入粘膜下层开始生长。
第二阶段
发育阶段,淋病双球菌侵入机体约36小时内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第三阶段
排毒阶段,部分淋病双球菌死亡后,排出内毒素,从而引起组织对毒素的反应,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一般说,临床症状在感染后72小时之后发生,由于机体抵抗力强、淋病双球菌繁殖速度慢及其致病力弱、日常用药影响、病人反应及耐受状况等原因,淋病双球菌在人体内虽已寄生、繁殖致病,但没有主观和客观体征和临床症。
感染可累及尿道、 子宫颈、直肠、咽部。据报导,对无症状淋病病人进行尿道和子宫颈取材培养检查,淋病双球菌检出率男性达78%,女性为57%, 平均为69%,无症状型者可迁延多年或终生无症状。但若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性生活过度,酗酒等因素可缩短潜伏期,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为3—5天。 监床症状期 ⒈男性淋病。男性淋病20%-30%是因性交时受对方传染引起的,40%-50%是因外界感染。
中医诊疗网(www.zlnow.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