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漫长的艾滋病疫苗研究经历过无数次不成功的开局,临床试验也一次又一次遭遇挫败,使这个曾经令人充满希望的领域陷入了悲观失望的阴影之中。2009年秋天,随着泰国艾滋病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的报道见诸报端,似曾相识的一幕再度出现:一开始媒体纷纷鼓吹疫苗具有保护性效果,使人深受鼓舞,但这种情绪很快就被失望取代,因为重新分析显示,这种保护或许可归因于偶然因素。不过这次失败并未浇灭艾滋病疫苗的全部希望,反而让一些研究者重燃斗志,让他们在与这种致命疾病的抗争中看到了一些新的线索。
在泰国进行的临床试验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艾滋病疫苗测试,共耗资1.05亿美元,招募了超过16,000名受试者。该试验于2003年启动,2009年9月公布初步结果,表明这种疫苗(由两种已知疫苗药物ALVAC-HIV和AIDSVAX B/E按一定顺序接种而成)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轻微的保护作用。不过到了10月,包括多种统计分析结果的报告全文在法国巴黎一次学术会议上一经公布,立即引出了更大的质疑之声。确切地说,受到质疑最多的是这样一种说法——在试验进行期间,注射安慰剂的受试者中有74人感染HIV,注射疫苗的受试者中有51人感染,相比之下,疫苗感染风险降低了31.2%。然而,如果把试验一开始就已经查出感染HIV的7个人(2人在安慰剂组,5人在疫苗组)也包括进来,疫苗的有效性就下降到了26.4%。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市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免疫学家丹尼斯·伯顿(Dennis Burton)认为:“这一试验的前前后后还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这项试验的受试者都是患病风险中等和偏低的人,比如恪守一夫一妻制的异性恋者,而不是静脉注射吸毒者这样的高风险人群。他还指出,“受试者人数较少”,因此就统计学而言,所谓的保护作用可能纯属巧合。
推荐阅读>>>大猩猩是人类艾滋病的来源
(内容整理:中医诊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