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我们不再是艾滋病的旁观者,人人都可能是下一个潜在的感染者。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理性警告。
1981年世界公布首例艾滋病患者;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2008年,全球约20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2009年,全球有约334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其中,中国约有74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从首个病例公布至今已过去28年,但为何很多人依然“谈艾色变”?以上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或许可以看作是一个求解和注释:在医学发达的今天,艾滋病依然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生命难题。
艾滋,何时不再是人类追求健康、自由、快乐的魔咒?
性传播占比骤增至7成
今年12月1日,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艾滋病日的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强调“权益、责任、落实”。
WHO之所以选择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是因为在1981年的12月1日公布了全球首例艾滋病病例。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人早已改变了“艾滋病只有西方国家才会有”的观念。
今年艾滋病日前后,中国政府和民间都举行了形式多样的防治宣传活动,而11月27日发布的《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歧视状况调查报告》更引发人们的议论和反思。这是第一个关于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受歧视状况的调查,也是全球首批同类调查之一。报告显示,对艾滋病毒感染者,1/4的医务工作者、超过1/3的政府官员和教师持有负面和歧视态度。
中国卫生部公布的一组艾滋病数据则颠覆了很多中国人对艾滋的惯性认识:截至2009年10月31日,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19877名,其中艾滋病病人102323名,报告死亡49845例。而2009年新增的4.8万例感染者中,超过70%系通过性传播方式感染。
之前中国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在特定人群当中传播,但是现在,性已成为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这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艾滋病的潜在感染者。
今年,中国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进行的评估显示,到2009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约达74万人。
对此,卫生部部长陈竺公开表示,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已在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呈现高流行态势。
非洲艾滋病感染者占全球67%
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趋势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大约6000万艾滋病感染者,2005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非洲地区依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多的地区,集中了全球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67%和15岁以下儿童新发感染者的91%。其中,南非是世界上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全国约5000万人口中,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约570万人;每年有5.9万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婴儿出生。
南非总统雅各布·祖马于2009年12月1日宣布,从明年4月开始,所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1岁以下儿童将得到治疗,政府还将加大对感染艾滋病病毒孕妇诊治力度,以降低新生儿感染机率。而目前,该国只有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艾滋病患者得到治疗。南非政府计划2011年之前实现让80%艾滋病患者获取所需药物。
国际援助已成为欠发达国家防治艾滋病的重要力量。如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艾滋病诊断试剂盒的世界500强企业雅培和其旗下的雅培基金会,已向全球发展中国家投入近1亿美元用于艾滋病病毒诊断,并帮助拯救了约70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和家庭。在非洲的坦桑尼亚,雅培基金会与当地政府合作成立了首个“国家儿童艾滋病临床中心”。该中心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同时也提高了该国医护工作者的相关能力。据介绍,雅培基金会已决定,在2010年底前,帮助坦桑尼亚建立23个医疗实验室站点,用于加强当地艾滋病监测能力。
在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艾滋病依然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无法治愈。其病毒终生传染,并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而使人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不过,医药界已研发和生产出越来越多针对艾滋病毒的高效抗病毒药和免疫增强剂,大大延长了艾滋病患者生命,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据了解,中国迄今已有4个创新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批准进口了多种国际最新的抗艾滋病药物。如雅培公司研发的抗艾滋病药物片剂——克力芝,已得到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上市。据中国疾病预防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介绍,克力芝作为抗艾滋病一线治疗失败后,目前已被确定为二线治疗的核心药物。
经过各界的数年努力,目前艾滋病形势也开始显现出一些乐观迹象。比如,全球2008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约为270万人,比2001年下降了17%。而联合国在2001年通过的《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确定的目标是:2015年年底以前遏制并开始扭转艾滋病蔓延趋势。
推荐阅读>>>为什么有些猴子不得艾滋
(内容整理:中医诊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