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龋齿是小儿常见的多发病,乳牙患龋率高峰约在5岁左右,恒牙患龋率约在15岁左右。根据上海市1981年调查材料,在15059名幼儿圆儿童和中小学学生中乳牙患龋人数为8523人,乳牙患龋率为56.62%。4岁时患龋率达65.92%,9岁为83.57%。
牙齿龋齿(dental caries)俗称“虫牙”,指牙齿腐烂或蛀牙,因为牙釉质被酸性物质腐蚀所致。发病开始在牙冠,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
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
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
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focal infection),致成或加得
关节炎、心骨膜炎、慢性肾为和多种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
【临床表现】
1.浅龋
3.深龋
龋蚀已达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或已影响牙髓。患儿对冷、热、酸、甜都有痛感,特别对热敏感,一败涂地去掉以后,疼痛仍持续一定时间才逐渐消失。这时多数需要作牙髓治疗以保存牙齿。
龋蚀已达到牙本质,形成牙本质浅层龋洞。病儿对冷水、冷气或甜、酸食物会感到牙齿酸痛,但刺激去掉以后,症状立即消失。这是在为牙本质对刺激感觉
过敏的缘故。中龋及时得到治疗效果良好。
2.中龋
龋蚀破坏只在釉质内,初期表现为釉质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块,表面粗糙。继而形成表面破坏。邻面龋开始发生在接触面下方,窝沟龋则多开始在沟内,早期都不容易看到。只有发生在窝沟口时才可以看到,但儿童牙齿窝沟口处又容易有食物的色素沉着,医师检查不仔细也会误诊或漏诊。浅龋没有自觉症状。
【牙齿龋齿流行病学】
深龋未经治疗,则牙髓继发感染或牙髓坏死。细菌可以通过牙根达到根尖孔外,引起根尖周围炎症。可能形成病灶感染。牙冠若已大部破坏或只留残根时,应将其拔除。
据1983年北京地区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城郊区7岁儿童恒牙患龋率平均为48.88%,12岁为67.29%,17岁为73.61%。一般农村较城市人口恒牙患龋为低。资料表明城市人口恒牙患龋率平均为63.65%,平均龋牙数为1.67颗;农业人口患龋率为55.67%,平均龋牙数1.27颗。
龋齿最容易发生在磨牙和双尖牙的咬面小窝、裂沟中,以及相邻牙齿的接触面。前者称为窝沟龋,后者称为邻面龋。儿童发生在牙颈部的
龋齿极少,只在严重营养不良或某些全身性疾病使体质极度虚弱时才可见到。根据
龋齿破坏的程度,临床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