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科研基金的共同资助下,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高学军教授等人日前完成了"牙菌斑液成分与个体龋易感性关系的研究”,通过对临床患者实际资料的分析发现,导致龋齿发病的直接原因是来自于牙菌斑液的化学环境的变化,并证实糖代谢后牙菌斑液中乳酸清除率低下而导致的乳酸在局部的大量滞留是造成部分患者龋齿的主要原因. 龋齿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有资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青少年因龋齿防治工作滞后而导致的牙过早丢失的现象还很普遍,三分之二省份的儿童/青少年的恒牙填充率低于40%.因此对龋齿的防治/特别是加强青少年龋齿的防治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课题,而了解龋齿的病因/特别是如何识别和判定易感人群是有效预防龋齿的前提,以往的研究认为造成龋齿的原因是牙菌斑摄糖后产酸. 鉴于龋齿是与多因素有关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但其发病与局部的牙菌斑环境密切相关,课题组选择了无口腔保健者/儿童和猛性龋齿患者(即放射性龋齿和口干龋齿)三类易感人群,对他们的牙菌斑的成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糖代谢前后的有机酸/无机离子和矿物饱和度等.研究发现不同龋齿易感者之间糖代谢后牙菌斑产酸量并没有差异,而糖代谢后牙菌斑液中乳酸清除率低下,由此而导致的乳酸在局部大量滞留是造成部分患者出现龋齿的主要原因,糖代谢后牙菌斑液中对矿物的过度不饱和状态是导致牙齿硬组织脱矿的直接原因.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多因素分析方法证实了乳酸清除率/牙菌斑液中的氢/钙及矿物饱和度在区别不同龋齿易感者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以上研究成果为临床控制龋齿高易感人群提供了直接的科学依据.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还重点解决了微量牙菌斑液样本的测定技术问题,利用高效毛细血管电泳测定技术成功地获得了牙菌斑液中乳酸/乙酸等6种有机酸和磷酸的成分,并建立起了独立的钾/钠等多种无机阳离子测定方法;同时还首创了用场效应管敏感场电极法测定牙菌斑液中的氢离子和氟离子的方法.这些方法的确立和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使研究人员观察到了不同龋齿易感人群中上述成分存在的差异,而且为今后深入研究牙菌斑液成分与龋齿的关系等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手段. 龋齿的预测及鉴别龋齿的高易感人群是龋齿预防的重点,该研究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牙菌斑中氢离子/钙离子及矿物饱和度等多种与龋齿易感性有关的因素,并初步建立了用以区别无龋齿者和龋齿易感者的判别函数,这一研究方法不仅对龋齿的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将有助于提高医疗效率,使龋齿的治疗和预防工作更加有针对性,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查询更多龋齿发病有新解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