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皮瘘,是由于与牙齿有关的化脓性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牙齿因为龋坏等原因引起牙髓坏死,发展为慢性根尖周炎,脓液穿过根尖周骨质、骨膜、皮下结蒂组织、最后穿过皮肤流出,并形成皮肤肉芽肿或瘘口。常发生于颏部、颊部、下颌缘、鼻旁等处。发病初期常有牙痛史,数周后在牙根尖相应的部位有肿物形成。有些病人以肿物为主诉首先就诊于外科、整形科、皮肤科等,常被诊断为皮脂腺瘤而行手术切除。
庄最新主任医师经过仔细的检查和询问病史,诊断为下颌第一磨牙慢性根尖周炎合并皮瘘形成。皮瘘再经过严格、完善的根管治疗,第二天皮瘘停止流脓,1个月后皮瘘愈合,半年后做整形性疤痕松解术。小张恢复了昔日的潇洒。
可是术后1个月,原来长肿物的部位又肿胀起来并逐渐增大,皮瘘而且还流岀黄色的液体。于是他到某三甲医院外科看病,医生按手术后感染处理。大量抗菌素治疗后好转,停药后又复发,如此反复3个多月。后来妈妈带他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肿物缩小了,但是脓液还在细水长流。于是又专程来到广东省口腔医院特诊中心诊治。
没想到,小张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面颊也长了一个小肿物。被省城某大医院外科诊断为“粉瘤”并做手术切除;手术非常成功,他也高高兴兴去大学报到。
刚刚18岁的小张,皮瘘去年为了迎接高考而进行紧张的复习。但牙齿总是捣乱:有点冷、热、酸、甜刺激就会痛。于是他到当地医院
补牙。随后2周还是痛,因为忙,他自己服用一些消炎止痛药搞定。从此牙齿不再捣乱,小张也顺利完成了高考。
牙源性皮瘘对于口腔科医生来说诊断非常容易,对于牙体牙髓科医生来说治疗也并不复杂。然而非口腔科医生和一般人对它就知之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