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
中耳炎在临床上多见于儿童,它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中耳部位发生炎性变化的一种耳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这两类各自又可分为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两种。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在儿童中仅见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没有耳痛和耳道流水的症状,但会出现轻度听力障碍。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则会出现发热、耳痛、听力减退、脓液外流等症状,甚至还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
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如图)各种致病因素导致中耳这些部分出现病理改变,临床上统称中耳炎。
由于中耳的结构不是孤独存在而是互相衔接,有一定关系,所以,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中耳炎的病变要通过不同的分型分类才能阐明,例如,感染细菌的多少、感染的程度、是否影响骨质的情况、细菌对药物的敏感度、引流的情况、机体的抵抗能力、就诊的早晚、治疗是否及时、是否发生并发症等,这些都可以使中耳炎的病情和发展出现不同的体征和症状。
中耳炎病因病理
上呼吸道性感染、擤鼻过于用力,或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地使咽鼓管扩张都可能使细菌进入中耳、鼓膜外伤,使病菌从外耳道进入中耳。此外,小儿因某种解剖和生理上特点,当哺乳位置不正确,如横抱哺乳或平卧吸吮奶瓶,乳汁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故本病婴幼儿发病率较高。
若如果病菌的毒力较强,治疗不当或者机体抗病力较弱,则中耳腔炎症的程度较重,以致出现乳突炎,并很容易迁延不愈而成为慢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三种,而后两者又称为危险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炎症状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发病急,发展快,疼痛剧烈,听力损失严重。化脓期全身反应剧烈。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长期的耳内流脓耳聋,可伴有耳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的表现如下所示:
由于小儿表达上的困难,使其中耳炎不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中耳炎可能会因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造成听力的损失,或者引起其它并发症。如果医师没有适当的治疗或延误治疗,便会有渐进性甚至永久性的听力损失。因此要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本病的认识,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哭闹、哭闹时摇头,或感冒发热痊愈1~2日之后又突然哭闹或发热,经常用手抓耳,父母一定要仔细观察,及时去医院进行耳部检查。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对10岁以下儿童定期进行筛选性声导抗检测,争取该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
中耳炎诊断检查
1、耳镜检查
单纯的慢性中耳炎可见鼓膜上有穿孔。大多数为中央型穿孔 (central perforation),即周围尚有残馀鼓膜。极少数为边缘型穿孔 (marginal qerforation),即一边没有残馀鼓膜。除了观察鼓膜上的穿孔外,一定要注意有无其他的中耳炎后遗症同时存在。凹陷袋,缺气耳,鼓室硬化症,粘连性中耳炎,赡脂痛都可能产生鼓膜被洞,而以慢性中耳炎的形态共同存在。中耳黏膜也可经鼓膜券孔观察。另外,残馀鼓膜上有无慢性肉芽性鼓膜炎,外耳道是否狭人、或弯曲,也是观察的重点。如果在耳镜检查时,能够注意到上述各点,对于治疗上便有很大的帮助。
2、听力检查
早期或数度病例仅有传导性听障,严重或长期病例,则有轻度至重度之混合型听障,更严重的也可能全聋。
3、X光检查
由于多数慢性中耳炎为小儿反复中耳炎之后遗症,所以大多乳突气化不良。少数乳突气化良好的,多为鼓膜长期破洞型之中耳炎,或外伤及成人才引起的慢性中耳炎。
中耳炎治疗方法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4、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5、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6.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