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肾阳亏虚型。本患喉病,用药寒凉,攻伐太过,或操劳过度,或泄泻伤及肾阳,或不慎摄养,下元亏虚,命门火衰,以致火不归原,无根之火上熏,客于咽喉而为病。如《
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说:“格阳喉痹,由火不归原则无根之火客于咽喉而然。其证则上热下寒,全非火证……或泄泻伤肾,或本无实火而过服寒凉,以伤阳气者,皆有此证”。症见咽部微干,口干不欲饮,或喜热饮但量不多,有异物感或痰粘着感,空咽时明显;或见面色恍白,语声低微,小便清长,大便溏泻,
头晕耳鸣,倦怠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治以温肾扶阳,引火归原。药用制
附子、
肉桂、熟地、山萸、山药、丹皮、
茯苓、
泽泻壮阳补肾,益阴摄阳;
玄参、
白芍、
麦冬养阴生津。大便溏泻者加
五味子、肉豆蔻涩肠止泻。
常见喉病的中医治疗三、温肾扶阳法:
适用于脾气虚弱型。多因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或因治喉痹用寒凉攻伐太过,致脾气虚弱,咽喉失于水谷之精微濡养而为病。症见咽部微干,微痛,微痒,时欲温饮而量不多,咽部有痰或异物粘着感,每因劳累而诸证加重;伴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纳呆腹胀。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缓弱。治以补中益气,升清利咽。药用
黄芪、
党参、
白术、炙
甘草、
陈皮、
当归益气健脾和中;
木香、枳壳、
厚朴以助脾运;配安南子、藏青果、
百合、
玉竹益气以利咽喉。手足不温者加附子、干姜振奋脾阳。
常见喉病的中医治疗二、补气健脾法:
适用于肺阴亏虚型。素体肺肾阴虚;或因风热喉痹反复发作,余邪留恋,迁延日久;或因刺激性气体、尘埃及鼻分泌物等刺激,耗损津液,均可致肺阴受损,津液不足,虚火上炎,循经上蒸,消灼咽喉,发为喉痹。症见咽干不适,灼热,隐隐作痛,咽痒干咳,有异物感;伴午后潮热,干咳少痰,唇红颧赤,手足心热,精神疲乏,失眠梦多。舌红少津,或舌干红少苔,脉细数。治以养阴生津,润肺利咽。药用木蝴蝶、蝉衣、玄参、麦冬、生地、野荞麦根、浙贝、
桑白皮、甘草养阴清热,化痰润肺。若见咽干午后甚者用
枸杞子、
石斛滋养肺阴;失眠多梦加朱灯芯、
柏子仁宁心安神。
常见喉病的中医治疗一、养阴利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