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瘀(血痹)阻声带证:声音嘶哑,进行性加剧,或有喉中刺痛不适感,声带凹凸不平,边缘不光滑,色紫暗,或粘膜血管纡曲,粘膜下有瘀斑,息肉暗红,表面较粗糙,范围较局限,舌质红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涩。逐瘀利咽。治疗秘方:a-632号。
2.痰湿凝阻咽喉证:声音嘶哑,持续不愈,但程度常有波动,声带粘膜灰白水肿,息肉呈广基状,或卧蚕状波及整个声带,声门关闭乏力,咳嗽,痰较多,胸闷腹胀,舌质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滑或濡缓。祛痰利喉。治疗秘方:a-693号。
1.阴虚咽喉失濡证:声音嘶哑,长期不愈,声带显暗红,息肉色深,外观较韧实或瘦小,范围较局限,咽干口燥,干咳少痰,心烦寐差,舌质较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滋阴润咽。治疗秘方:a-317号。
[辨证论治]
3.梅核气:自觉咽喉异物感明显,但局部检查无异常病理改变,取活检可以鉴别。
2.咽喉菌:咽喉部肿块粗糙不平,可有坏死、出血,向周围呈浸润性扩展,活检可确诊。
1.喉瘤:某些喉瘤长在声带,可呈息肉样外观表现,藉活检作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5.活检可确诊。
4.检查见声带边缘有灰白色水肿状赘生物,多发生于声带前中1/3交界处,呈带蒂状。也有呈球形外观或为广基者。甚者声带全长水肿明显,形如卧蚕状,且可双侧同时患病。有些息肉可呈鲜红色或暗紫色。声带的带蒂息肉或球形息肉多为单侧性。
3.觉喉中有粘痰不爽而常作清嗓动作,或间有咳嗽,咯少量清稀痰。
2.持续性声嘶,进行性加重,但程度可有波动,嗓音粗糙,甚如破竹。息肉较大而带蒂、活动范围较广者,可有突然失音伴呼吸困难的发作性表现,待息肉自声门脱垂后,症状顿时缓解。
1.多见于用声不当、喜欢高声喊叫或持续久浯者。
[诊断依据]
本病主要指西医学所说的声带息肉。
喉息肉指因邪毒与瘀血聚结于喉部所致。以喉部声带等处赘生细小肿块,影响声音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
《备急干金要方·喉病》有“治悬壅咽中生息肉……羊蹄草取汁门含之”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