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了解中医声带小结的治疗方法了吧。
声带小结传统医学属“慢喉痹”范畴,是局限于声带膜部的粘膜肥厚与增生
性病变,其发生与长期用声不当或滥用嗓音有关,不注意用声卫生者发病尤多,临床上很常见,往往病程很长。常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复方
丹参注射液雾化吸入,抗生素、激素口服,主要是抗炎、化痰、活血化瘀和减轻局部组织肿胀。会厌逐瘀汤功用:活血化瘀,散结利咽,与西药配合治疗,体现了局限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复方菠萝酶片,早期加服激素,并用庆大霉素注射液3U加地塞米松注射液5mg、α-糜蛋白酶4kU雾化吸入,若声带充血,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ml雾化吸入,每日1~2次,10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除服西医组药物治疗外,另加服“会厌逐瘀汤”,每日1剂两煎,早晚各服一煎。方剂组成:
桃仁15g,
红花15g,
甘草9g,
桔梗9g,生地12g,
当归6g,
玄参3g,
柴胡3g,枳壳6g,
赤芍6g。10天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治疗期间要求病人禁声,忌辛辣饮食及避免烟酒等的有害刺激,有条件的可调换安静的工作环境,并注意纠正不正常发音,以免声嘶加重或复发。)祖国医学认为声带小结形成是全身的气血津液代谢障碍,瘀滞经络,上结于声门的结果。血瘀是声带小结形成的病理基础,故用会厌逐瘀汤以活血化瘀,散结利咽。方剂为桃仁、红花、生地、桔梗、甘草、玄参、柴胡、赤芍、当归、枳壳;桃仁、红花、赤芍、当归活血化瘀、祛痰散结。生地、玄参滋阴清热、凉血解毒;桔梗、甘草清肺利咽、祛痰止咳,且甘草有调和诸药之功;柴胡、枳壳疏肝解郁、理气宽胸,故诸药合用共起活血化瘀,散结利咽之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声带小结的治疗方法是怎样的呢?想了解一下中医声带小结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