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五官疾病 > 口腔疾病 > 口臭 > 正文

我口臭怎么办刚漱牙也臭 是妇科病吗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9-0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三十种快速去除口臭方法

身边的人口臭的人比比皆是,搞得人不敢接近说话。造成口臭的原因很多,正常人的口中也会有异臭,这主要是脱落的口腔黏膜细胞、食物残渣、干燥唾液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形成的。此外,在运动过程中,因长时间饥渴也会诱发口臭的发生。口臭的根源在于肝胆出现问题下面介绍防治口臭的30种办法:

  1、多喝水

  在男人运动的过程中,水是必须要为他准备的,这样可以方便他随时补充丢失的体液,以免口腔干燥造成细菌大量繁衍,从而形成口臭。

  2、盐水漱口每天坚持用淡盐水漱口,可除口臭

  3、牛奶:吃大蒜后的口气难闻,喝一杯牛奶,大蒜臭味即可消除。

  4、柠檬:柠檬具有生津、止渴、祛暑的功效。可在一杯沸水里加入一些薄荷,同时加上一些新鲜柠檬汁饮用,可去口臭。

  5、金橘:金橘对口臭伴胸闷食滞很有效,可取新鲜金橘5~6枚,洗净嚼服。本方还具有芳香通窍、顺气健脾的功效。

  6蜂蜜蜂蜜具有润肠通腑、化消去腐的功效,对便秘引起的口臭颇有效。

  7山楂山楂性酸,味微甘平,有散瘀消积、清胃、除口酸臭的功效。

  8、茶叶:用浓茶漱口或口嚼茶叶可除口臭。进食大蒜、羊肉等食物后口气难闻,可用茶叶1小撮,分次置于口中,慢嚼,待唾液化解茶叶后徐徐咽下,疗效颇佳。

  9、酸奶

  最新的研究表明,每天坚持喝酸奶可以降低口腔中的硫化氢含量,因为这种物质正是口腔异味的罪魁祸首。按时喝酸奶还可以阻止口腔中有害细菌的产生,这些细菌会引起牙床疾病或牙菌斑。但是,只有天然的酸奶具有这样的功效,含糖的酸奶起不到这种效果。

  10、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

  包括苹果、胡萝卜和芹菜等。这些蔬菜和水果有助于分泌大量唾液。唾液不仅能湿润口腔,还能清除附着在牙齿上面或塞在牙缝中的食物残渣。这些食物残渣也是导致口腔异味的原因之一。

  11、含大量维生素C的食物

  柑橘、西瓜和其他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食物能使口腔形成一个不利于细菌生长的环境。经常摄入维生素C对牙床的健康也非常有用。但要注意,维生素C应该从天然食品,而非食品添加剂中摄入,因为添加剂可能会使消化功能紊乱。

  12、香芹菜

  这种草本植物最有助于消除口中的异味,尤其是烟味。如果手边一时找不到香芹菜,香菜、薄荷也能起到去除口腔异味的作用。

  13、洁舌

  许多人都忽略了舌头,其实舌头表面覆有许多小突起,在这些小突起下藏着许多细菌及菜屑,它们也是口臭的来源。因此,当你刷牙时,最好用牙刷轻轻扫过舌面,以清除残留的食物及细菌。


  14、口气清新剂。

  口气清新剂可以及时有效地除去口腔中食物代谢物引起的臭味、因轻度鼻窦炎造成的异味和吸烟导致的口臭等。可以先喝几口清水,喷上口气清新剂后合上嘴数秒,便能令口腔保持数小时的清新。

15、清牙

  早晚彻底刷净牙齿,电动牙刷比普通牙刷更有效。此外,每日用一次牙线彻底清除藏在牙缝内的牙垢。

  16、维生素C

  每天2000—6000毫克。帮助口腔及牙龈恢复健康及防止牙龈流血。也是好的解毒剂,能排除过多的粘膜分泌物及毒素(这些物质均可能造成口臭。)

  17、嗜酸菌

  用量依产品指示。用来补充结肠内的良性菌。良性菌不足及有害细菌过多都可能导致口臭。

  18、苜蓿粒或汁

  每天6粒或1汤匙苜蓿汁,每天3,次。叶绿素能清肠、清血,口臭往往起源于不干净的结肠及血液。

  19、蜂胶

  用量依产品指示。帮助牙龈恢复健康,控制体内的感染.有抗菌效果。

  20、维生素AB-胡萝卜素

  每天各15000IU、10000IU。用以控制感染及口腔的复原。

  21、维生素B群加维生素B6及烟碱素

  每天各100毫克、50毫克、50毫克,每天3次。维生素B6是体内酵素系统必需之物,碱素使微血管扩张,以改善血流至感染部位。

  22、嚼嚼花生

  23厚朴

  厚朴有杀死大量导致牙齿损坏的微生物,有助清除口腔异味。

  24菊花

  如果是因肝或胃的原因,喝菊花是消除口臭最好的办法。方法是:20克的菊花,放4杯水煮成菊花茶饮用。

  25、喝红葡萄酒

  加拿大科学家近日指出,红葡萄酒中含有的一种化合物可以有效地预防牙龈疾病,进而清除口臭和牙齿脱落。研究人员从葡萄酒中提取了一种名叫多酚的化合物,并研究它对各种牙周疾病细菌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多酚对于牙周细菌的繁殖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科学家们认为这种化合物可以有效阻止牙周疾病的发展。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