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
咽出血 临床资料
随着交通业与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发生口腔颌面创伤的概率日趋增多。本文就我们10年来收治的重度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2 结果
3.4 术后处理 术后1 d~3 d是创面肿胀、渗血、积液的高峰期,应警惕发生急性气道阻塞,尤其是下颌部、口底、咽部软组织创伤的患者。对于保留气管导管的患者应及时吸除导管内分泌物,防止呼吸道梗阻。
3 口
咽出血讨论
1.1 一般资料 本组口腔、颌面部严重创伤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创伤原因:车祸伤16例,爆炸伤7例,刀砍伤6例,坠落伤3例,其他3例。合并症:
颅脑损伤12例,胸部损伤5例,腹部损伤4例,四肢驱干多发
骨折及其他6例,伤后入院时间45 min~180 min。由于颌面部血运丰富,损伤严重,患者在入院时,口腔颌面、鼻腔有大量血液及分泌物喷出,软组织撕脱、裂伤、颌面部多处骨折,并存在创面严重污染,呼吸道不同程度梗阻。由于出血量多,大部分患者均有失血性
休克表现血压(6.0~10.6)/(3.0~7.6) kPa,脉搏126 bpm~168 bpm,呼吸急促22次/min~38次/min。其中有11例伴有昏迷,3例伴有血气胸,SaO2在60%~82%。
35例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气管插管均顺利,麻醉平稳,手术顺利。
1.3 麻醉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其中经鼻腔插管21例,经口腔插管8例,气管切开6例。用氟芬合剂1/3 U~1/2 U、r-羟丁酸钠50 mg/kg~60 mg/kg或咪唑安定1 mg~2 mg,芬太尼0.05 mg~0.1 mg静脉注射诱导后,环甲膜穿刺,咽喉部1%的卡因喷雾表面麻醉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全组病例插管经过顺利。术中以静吸复合维持麻醉,间断静注异丙酚、芬太尼、肌松药和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3.1 气道处理 口腔颌面部外伤后,常有鼻阻塞,口
咽出血、断牙、组织碎片咽组织移位或血肿、水肿而影响气道通畅[1],因此防止窒息是口腔颌面部创伤处理的关键,如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紧急情况下,采用环甲膜穿刺、高频通气供氧、气管插管等,可迅速有效的缓解缺氧。对下颌关节损伤、张口困难,口咽组织移位者应协助医生进行气管切开。本组6例患者均术前进行气管切开,保证手术迅速进行。 3.2 抗休克处理 口腔颌面部组织血运丰富,创伤后出血量大,入室时多已有脉搏细弱、血压偏低、皮肤苍白、烦躁不安等低血容量表现,因而扩容治疗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使用20号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建立2条输液通道,快速输入乳酸林格氏液,补充血容量,恢复功能性细胞外液。同时做好配血备血准备,及时输入全血,维持循环稳定,防止休克。患者创伤面积大,出血速度快,血源又不能及时供应,即以平衡液3倍于出血量输入补偿用。或输血前先输人平衡液1 000 ml~2 000 ml,既可补充血容量,又可补充细胞外液,还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估计出血量在1 000 ml以上,Hct低于0.25,应尽快输入全血或红细胞混悬液。本组8例休克患者在输入1 500 ml~2 000 ml平衡液后血压渐回升,休克纠正均未用血管活性药。
3.3 麻醉处理 麻醉选择要视循环稳定情况而定。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的麻醉有一定的独特性,应选择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抑制较小、麻醉深浅易于控制调节、术后能尽快清醒的麻醉方法。入室后尽可能了解创伤的范围(特别有否颅内损伤或胸部复合伤),出血程度,循环及呼吸情况,输血输液量,最后进食时间及有关急诊化验等。口腔颌面部创伤后,局部解剖因颌骨骨折及软组织肿胀而发生异常,常使口咽腔解剖变异,口腔内出血,声门常难以暴露,导致气管插管困难,如患者自主呼吸消失,插管困难,常可发生严重意外,另外急诊创伤患者多未经禁食,快诱导插管法宜慎重,慢诱导法或清醒插管法较为安全;而且经鼻插管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无禁忌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经鼻插管法。可根据病情灵活选用对呼吸影响较轻的药物(如咪唑安定、r-羟丁酸钠或氟哌啶等),然后在充分表面麻醉下保留自主呼吸插管,必要时应考虑清醒状态下插管。口腔颌面部创伤所致的局部软组织和手术创面肿胀、渗血、积液,以及术后创口敷料的包扎等,都是术后发生气道急性梗阻的潜在因素,为此,术毕要严格掌握拔管指征,确认潮气量达6 ml/kg~10 ml/kg后才能脱离麻醉机,停止吸氧观察到血氧饱和度95%以上、舌部已能活动自如、咽肌已恢复功能,能排出或咽下分泌物后方可拔管。本组中术后拔管12例,其余带气管导管回监护病房者,待自然清醒后拔管。
1.2 急救措施 迅速清理创面及口腔、鼻腔、呼吸道的血液、分泌物或异物,保证气道畅通。对有气道梗阻的患者放置鼻咽通气管,其中6例因情况紧急而行气管切开或插管,保证充分供O2;迅速开放2条~3条静脉通道,快速扩容积极抗休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连续监测血压、脉搏、SaO2、ECG、尿量、血细胞压积测定等,指导治疗;积极处理合并症,对疑有颅脑、胸、腹脏器损伤者尽快明确诊断后作出相应处理,其中血气胸患者转送手术室在麻醉诱导前做胸腔闭式引流,病情危急者就地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后转入手术室。
3.5 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的患者 对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的患者,特别是颅脑损伤应尽早作出诊断,原则上按颅脑创伤的处理方法。应在手术期间开始对颅脑合并症进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