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房颤导管消融有效的指标是对心房造成损伤,但过度损伤会穿透心房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心房-
食管瘘,巴西Sosa 等对此发表述评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发展更安全的消融技术。[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5, 16(3):249] 过去几年在房颤导管消融方面,电生理研究者不断改变治疗策略,以期获得最高的成功率并使并发症减至最少。现在的消融方法已经从点消融进展到节段性消融、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的范围也从肺静脉延伸到左房壁,过深的左房后壁消融导致的心房-
食管瘘是新近出现的、有死亡危险的并发症。 据报道,在387例接受联接肺静脉口和二尖瓣口的心内膜线性消融的患者中,4例出现了心房-
食管瘘;今年又有3例同样的报道,这种并发症大多是由试图在左房后壁进行更深的消融所导致的。 食道位于后纵隔的中央,由心包将其与左房隔开,左房后壁厚约2~4 mm,食管与心房交*处厚约2~3 mm。导管消融所致损伤的深度、范围和体积与消融电极的设计和放电功率有关。理论上,普通的4 mm消融大头导管也可造成食管损伤,冷盐水灌注大头和长大头导管造成的损伤范围更大。在对左、右肺静脉间的左房后壁进行较高功率消融时,可能会对食管造成深度损伤并导致心房-
食管瘘的形成。 据报道,对4360例患者进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后,出现了2例心房-
食管瘘,发生率约为0.05%。有理由相信,环状消融技术在不断改进,如电隔离范围的扩大、左房后壁的线性消融以及提高消融时的放电功率等,这些都可能增加食管损伤的危险。 预防消融后心房-
食管瘘的措施包括,降低左房后壁消融时的放电功率,消融过程中监测食管温度,将左房后壁消融线移到左房顶部以避免左房后壁与食管相连等,另外,实时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与三维CT扫描或核磁共振影像相结合;全麻下进行口-气管插管和食管造影帮助术中观察食道,这些都有助于降低食管损伤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