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2 讨论
76 例,橘红色胃粘膜疝入食管腔52 例。胃囊上移主要是膨松的胃底部分上移,上移的同时将His 角由锐角牵拉变钝或拉直,胃底变浅或消失,贲门口宽大松弛。因此,以上这些征
食管裂孔疝指部分胃囊经膈食管裂孔而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临床分为:滑动型、食管旁型、混合型,其中,滑动型最为多见,约占食管裂孔疝的75 % - 90 %。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段由膈食管膜包绕,膈食管膜为一弹力纤维膜,连接食管下段与膈食管裂孔,此外,食管下段食管胃连接部分别由上、下膈食管韧带、胃膈韧带固定食管裂孔处。老年性食管裂孔疝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食管裂孔宽度增大和膈食管膜部薄弱,在老年患者中这些退行性变和萎缩是非常常见的;其次.各种原因导致的腹压升高对胃向胸腔的“推动” 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另外.食管炎和食管下段狭窄对食管、胃向胸腔“ 牵拉” 怍卅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其它知食管胃角增大也被认为是食管裂孔瘫的原因。
1 临床资料
至横膈裂孔以上。但应值得注意的是,齿状线的高低可因身高、性别而异,为一相对值。齿状线至膈裂孔压迹间距,不受身高和性别的影响,为一绝对值。因此,齿状线至膈裂孔压迹
食管胃区长约4cm ,上部是鳞状上皮,下部是柱状上皮,由两种粘膜交错呈锯齿状,称为齿状线。正常人齿状线距贲门切迹1 - 3cm ,其位置相当于横膈裂孔水平。门齿至齿状线距离
胃镜检查是通过食管、胃腔内特征的标志和形态,并可获取组织学的证据。特别是检查过程中病人的恶心、呃逆反应,使腹压一过性增高,能使较为隐匿的食管裂孔疝表现出来。
【摘要】 目的:提高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胃镜诊断水平 方法: 分析我院2004-1月至2007-1月100例经胃镜诊断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镜下表现。 结果: 胃底变浅、His 角变钝或消失70 例,门齿至齿状线< 38cm 65 例,贲门口宽大松弛76 例,橘红色胃粘膜疝入食管腔52例,齿状线上移至膈食管裂孔环上> 3cm 41 例,食管下端粘膜充血、水肿、红斑37例,糜烂23 例,溃疡8例,食管远端狭窄4例。 结论: 胃镜是诊断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重要方法,具有确定诊断的价值
2004-1至2007-1我院行胃镜检查21000余例,诊断为食管裂孔疝(Esophageal hiatal hernia,EHH)300例(1.43%),其中老年性食管裂孔疝(年龄大于60岁)100例(33.6)。EHH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饱胀,嗳气,反酸及呕吐,少见症状有吞咽梗阻感,胸骨后烧灼感等等.EHH患者中各种临床症状的数据分别为胸骨后烧灼痛36例(36%),上消化道出血12例(12%),咽下困难(病史达一个月)6例(6%),长期畏食,呕吐导致营养不良22例(22%),无自觉症状而在体检中发现24例(24%)。
胃镜资料:胃底变浅、His 角变钝或消失70 例,门齿至齿状线< 38cm 65 例,贲门口宽大松弛76 例,橘红色胃粘膜疝入食管腔52例,齿状线上移至膈食管裂孔环上> 3cm 41 例,食管下端粘膜充血、水肿、红斑37例,糜烂23 例,溃疡8例,食管远端狭窄4例。
为:男性平均41. 4cm ,女性平均38. 2cm[ 2 ] 。本组食管裂孔疝主要表现是65 例门齿至齿状线< 38cm ,有41 例齿状线上移至食管裂孔环上> 3cm。这两种胃镜特点表示齿状线已上移
间距是食管裂孔疝诊断的最可靠依据。齿状线与膈裂孔压迹间的距离大于3cm 可作为食管裂孔疝的主要诊断依据。。本组记录:胃底变浅、His 角变钝或消失70 例,贲门口宽大松弛
象是食管裂孔疝的直接征象,也是确凿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