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五官疾病 > 口腔疾病 > 牙龈出血 > 正文

唇裂开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5-0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所以,只有肺好了,全身跟肺相关的其他功能才能跟着好起来。因此,他建议一旦出现“燥咳”或其他可疑的“干燥症”,不要不当回事,而应及时调治以润燥,解除对肺乃至全身的“威胁”。

  “肺主一身之气,要防治干燥症,关键在于养肺。”孙教授称,入秋后,当温度和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或是病人遭病毒、细菌感染时,其鼻咽部刚开始先是黏膜皱缩而感觉干燥,继而因充血而有痛感,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由于鼻咽部黏膜表面的蛋白结构发生了变化,气管喉头黏膜发病而咳嗽不止,称为“燥咳”。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酿成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使肺部更受伤。此外,由于肺的功能受到抑制,机体可能出现供氧不足,可造成皮肤瘙痒、毛发枯萎等,还可出现便秘症状。

  孙教授称,燥是秋季的主气,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我国自古有燥令伤肺之说。据孙教授介绍,秋燥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见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但无论温燥还是凉燥,其结果都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可表现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阵发性干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带血的痰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干燥症”。

  唇裂开容易威胁肺部健康

  记者了解到,其实近半个月以来,广州各大医院门诊的咽痛、干咳、鼻出血的患者有所增多。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教授孙志佳解释说,“秋燥”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病症,而是统指秋天发生以“肺症状”为主的身体不适。他指出,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秋燥易伤肺,因此这个时节的养生要重在润燥养肺。

  近半个月来,吴太太一家三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症:除了感到口干舌燥之外,吴先生早上起床还感到鼻子里紧绷绷的,唇裂开得十分难受,似乎一不小心就会绷出血来;12岁的儿子一早刷牙则直嚷喉咙痒,并伴有一声声干咳,感觉很不清爽;吴太太则出现头痛、鼻塞、手脚心发热的症状,疑似感冒,但又似乎不像是感冒,她本来以为多喝点水,熬一熬过几天就好了,但这两天她甚至出现嘴唇开裂,痛得她喝水吃饭都十分难受。无奈之下,她只得求助于中医调理,并同时将一家人的症状向医生请教。医生告诉吴太太,她一家是被“秋燥”击中了。

  唇裂开干咳鼻出血患者增多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教授孙志佳

  文/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方宁、张秋霞

  专家建议,一旦出现可疑的“干燥症”不要不当回事,而应及时调治以润燥,解除对肺乃至全身的“威胁”。据他介绍,润燥养肺的方法多种多样,而“笑”可能是其中最“便宜”且有效的一种。

  他提醒说,秋季既是养肺之际,又是伤肺之时。据他介绍,秋燥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见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但无论温燥还是凉燥,其结果都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可表现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阵发性干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带血的痰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干燥症”。

  进入十月,秋燥越来越明显,不少人出现口唇干裂、鼻咽不适、大便干结等症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教授孙志佳指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都是燥邪伤肺的表现。

上一篇:唇肿
下一篇:唇痒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