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阴虚瘀阻:鼻干,鼻塞、鼻粘膜极度萎缩,屡治不效,嗅觉失灵;舌暗红,有瘀点,少苔,脉细涩。治宜滋阴养血,祛瘀生新。方用归芍
红花散加减:
生地黄15g,熟地15g,山药12 g ,杞果12g,
桃仁12g,红花10g,
赤芍12g,
当归15g,
丹参15g,
甘草6g。涕痂积留较多鼻气臭,加
车前子15g,
茯苓15g。其外用药可以用“
鼻炎灵”滴鼻,以润肌复萎,利鼻通窍。( 鼻炎灵组成:
苍耳子、
白芷、
辛夷各60g,
冰片粉6g,
薄荷霜5g,芝麻油500ml,液体石蜡1000ml。制法:将苍、芷、辛、油同放锅内,浸泡24h,加热,待药呈黑黄色捞出,再下冰片、薄荷霜、液体石腊,搅匀,冷却后过滤,分装入瓶内备用。用法:滴鼻,每次2滴,每日2 次。作用:清热消肿,芳香透窍。适用于鼻粘膜充血,或干燥萎缩,鼻塞流涕,嗅觉失灵等。)。
3、阴虚肺燥:鼻干无涕,嗅觉减退,鼻粘膜色红干燥,轻度萎缩、渗血,鼻甲缩小,咽痒,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润肺,润燥荣鼻。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减。药用:生地黄15g,
麦冬15g,
玄参12g,沙参15g,
白芍12g,丹皮12g,
川贝母12g,炙甘草6g。易衄,加白茅根15g。
2、脾虚湿蕴:鼻干涕臭,涕痂留于鼻腔,色微黄而绿,嗅觉减退或丧失。鼻甲萎缩较甚。常伴头昏头痛,乏力纳呆,舌淡脉缓弱等。其治法为健脾益气,化湿开窍。方用:参苓
白术散加味:
党参15g,山药12g,白术12g,茯苓15g,薏仁15g,扁豆15g,
砂仁10g,
陈皮10g ,
桔梗10g。血虚者加
熟地黄15g,当归12g,白芍12g,
川芎12g。
1、肺肾阴虚:鼻内干灼,嗅觉减退,鼻内粘膜萎缩,鼻甲缩小,鼻腔宽大,黄绿色痂皮多,或有少量鼻衄,常伴咽痒干咳、五心烦热、语言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等肺肾阴虚证。其治疗宜用滋养肺肾,润燥通窍。方药:
百合固金汤加减:生地黄20g,熟地黄20g,麦冬15 g,白芍15g,玄参10g,当归10g,百合10g,川贝母10g,桔梗6g,甘草6g。若鼻内粘膜萎缩甚者,加
天冬、
黄精、
阿胶。
3、维生素疗法:曾试用多种维生素,常用维生素A肌注,每日5~10万u,或维生素B2口服,10~15mg,每日3次,以保护粘膜上皮,促进组织细胞代谢机能,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亦可用维生素AD制剂5万U肌注,每周2~3次;或口服鱼肝油丸,2丸,每日3次。也可口服菸草酸,50~100mg,每日3次。有人提出铁剂有治疗本病的作用,可服硫酸亚铁丸,0.3g,每日3次,饭后服用。
2、鼻腔用药:常用润滑性滴鼻剂,如复方薄荷油、液体石蜡、50%蜂密、清鱼肝油等,可促使鼻粘膜充血肿胀,增加血液循环,减轻鼻内干燥感和臭味,亦可用1%链霉素液滴鼻,能抑制杆菌繁殖,减轻炎症性糜烂,有利于上皮生长。此外,使鼻腔粘膜润滑,软化痂皮,便于擤出。
萎缩性鼻炎用药?萎缩性鼻炎用药你知道吗?萎缩性鼻炎用药你了解吗?1、清洁鼻腔:用温生理盐水或一般温盐水500~1000ml冲洗鼻腔,去除脓痂,以利于局部用药。若脓痂不易清除可用镊子轻轻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