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五官疾病 > 耳鼻喉疾病 > 鼻炎 > 正文

治疗鼻炎小偏方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6-17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适应症:治疗鼻炎小偏方鼻渊方剂14薄荷(后下)、石菖蒲各6克,桔梗牛蒡子辛夷各9克,荷叶、连翘各12克,细辛3克,元参15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方剂13苍耳子藁本、薄荷各10克,白芷麦冬各20克,葛根黄芩各15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治疗鼻炎小偏方鼻渊方剂12鱼腥草30克,麻黄3克,杏仁12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方剂11葱须20克,蔓荆子15克,薄荷6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方剂10桑叶、菊花当归川芎、辛夷、苍耳子、黄芩各15克,稆豆衣50克,银花20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方剂9穿心莲、虎杖各20克,鹅不食草60克,麻黄6克,金盆15克,冰片3克制用法:研细末,凡士林调成药膏,如黄豆大。每日2次,每次1个,涂入鼻腔内。
  适应症:慢性鼻炎方剂8辛夷、苍耳子各9克制用法:水煎成汁,加入葱汁少许。滴鼻,每日3-5次。
  适应症:治疗鼻炎小偏方慢性鼻炎方剂7桑叶、元参各12克,菊花、桔梗、辛夷各10克,黄芩、杏仁各6克,生石膏20克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6丝瓜根、瘦猪肉各适量制用法:取晒干的丝瓜根研成粉,与瘦猪肉拌和,做在肉丸煮熟。连服半个月见效。
  方法5配方:葱适量.制法:将葱捣烂取汁.用法:每晚用药棉蘸葱汁,轮流塞鼻炎内.适应:鼻炎.
  方法4配方:炮姜10克,炙甘草20克.制法: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用法:早晚分服,每日1剂.适应:急性鼻炎.
  方法3配方:生姜9克,大枣9克,红糖70克.制法: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用法:代茶饮用,每日1剂,连用3-5日.适应:急性鼻炎.
  方法2配方:葱须20克,薄荷6克蔓荆子15克.制法: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用法:代茶饮用,每日1剂.适应:急,慢性鼻炎.
  治疗鼻炎小偏方1配方:菊花10克,栀子花10克,薄荷3克,葱白3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上述药物用沸水冲泡,取汁加蜂蜜调匀. 用法: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用3-5日. 适应:急性鼻炎.
  适用症同激光和微波,但损伤和副作用比较小。
  6.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炎:
  适用于鼻腔阻塞,并对打喷嚏有愿一定的好处。一般不解决流鼻涕的问题。
  5.激光或者微波治疗:
  手术主要用于药物无法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的鼻炎,可以解决鼻塞。适用于鼻甲肥大导致的鼻腔阻塞,或者鼻腔极度干燥的萎缩性鼻炎等。可考虑行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使鼻气道恢复通畅,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黏膜损伤,符合微创的原则。
  4.手术:
  可以做为治疗鼻炎的参考。目前已经有很多偏方都制备成了中成药,请遵医生医嘱。
  3.中药偏方:
  滴鼻药物一般主要用来缓解鼻炎的症状,鼻油可以缓解干燥性鼻炎的干燥,呋麻合剂则可以缓解鼻腔阻塞,磺麻滴鼻液可治疗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激素类滴鼻液则有助于减轻过敏性鼻炎的打喷嚏流清水涕等症状。
  2.局部滴鼻药物:
  主要是对鼻炎的原发病因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鼻炎,用药有所区别,过敏性鼻炎需要抗过敏治疗,如息斯敏,扑尔敏等。一般的慢性鼻炎可以服用霍胆丸,种种鼻炎片等。萎缩性鼻炎则需要服用维生素类药物。
  1.口服药物:
  伴有鼻息肉的病人应该进行内窥镜下鼻息肉的手术;为降低鼻腔内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可施行翼管神经切断术或岩大浅神经切断术,据报道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痛苦较大,并且有一定的风险,故我们不主张采用这种手术。

  鼻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鼻炎治疗时具体采用何种方法需要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一般的药物治疗可以对过敏性鼻炎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可以采用其它相关的治疗方法。明显的鼻塞的症状可以使用激光,微波或者等离子射频治疗而达到满意的效果,并通过减低鼻腔内神经的敏感性对打喷嚏和流清涕有一定的好处。最近用于临床的低温等离子系统已有报道对过敏性鼻炎尤其是重度过敏性鼻炎有明显的效果,治疗鼻炎小偏方,由于其对粘膜损伤小,无明显副作用,其临床意义已经开始被一些医生所重视,可以做为治疗过敏性鼻炎中替代激光和微波最佳选择,但价格较贵是其缺点,国内较早开展等离子治疗过敏性鼻炎(包括其它类型鼻炎脱敏疗法,用已找出的变应原作脱敏剂,开始均采用小剂量作皮下注射,并逐渐增加剂量,到最大忍受量时改为维持量,直到症状消失为止。经此法治疗的病人,治疗鼻炎小偏方体内可产生大量特异性IgG封闭抗体,可阻断抗原与IgE抗体的结合,降低介质细胞的敏感性,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但由于过敏原可能很多,往往限制了其效果。

上一篇:鼻炎.
下一篇:鼻部疾病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