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胆囊壁增厚有非规则局限型和规则均匀型两种。非规则局限型胆囊壁增厚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见于胆囊腺瘤、胆囊癌及胆囊息肉等。规则均匀型胆囊性增厚见于两种情况,一是胆源性疾病,如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等 〔1~3〕 ;二是非胆源性疾病,如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4~6〕 。以下就影响胆囊壁厚度的因素作一讨论。
胆囊壁超声测值与实际值相差很小,术前胆囊壁超声测值与术后胆囊壁实际值对照,96%相差仅在1mm以内。对照组胆囊壁正常厚度为1~3(平均2)mm,胆囊壁大于3mm被视为胆囊壁增厚。
3 讨论
表2 各组胆囊壁厚度、血浆白蛋白、门静脉腔径、胆囊面积的比较(略)
各组胆囊壁平均厚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以肝硬化组胆囊壁平均厚度为最大。各组血浆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以低蛋白血症组为最低。门静脉平均腔径除肝硬化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外(P<0.01),其它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胆囊面积上述各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果见表2。
2 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ˉx±s表示,采用t检验。
1.2 方法 使用仪器西门子小狮王探头频率3.5MHz。患者禁食至少10h后于次晨进行胆囊检查,于右肋缘下斜切,7~8肋间斜切扫查至胆囊最大回声区时冻结,测量与声束垂直胆囊底部最厚处的厚度、最大无回声区面积,同时测量门静脉腔径。所有病例均在超声检查前后3d内检查血浆白蛋白浓度,并在2周内至少重复1次。
表1 各组的年龄、平均年龄 (略)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0~2004年无胆囊及胆道疾病、胆囊壁增厚厚度>3mm的住院患者486例,其中经手术及病检证实肝硬化者216例(肝硬化组),经临床确诊为急性病肝炎93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组),手术后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低蛋白血症177例(低蛋白血症组),上述三组为研究组。对照组是既无胆囊及胆道系统疾病、又不包括上述各组疾病的正常老年人120例。各组的年龄分布见表1。
1 资料与方法
胆囊壁增厚的病因可归纳为胆源性和非胆源性两类,在临床上前者发病较高,而后者较低且较易误诊。两者如何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结合我科诊断情况讨论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