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胆囊息肉病变67例治疗与分析
1 临床资料
1.2 胆息肉病变治疗方法及结果 拟定胆囊息肉行手术切除适应证:(1)单发、带息肉。(2)息肉直径>1cm。(3)基底宽。(4)50岁以上有症状息肉并伴结石。(5)胆囊壁增厚。(6)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样病变,选择其中符合手术适应证的19例病人,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后8天以内切口顺利痊愈。标本全部行病理切片检查,发现其中4例恶变为胆囊腺癌,2年内全部死亡。其余48例仅给予消炎利胆及对症治疗,经4~10年追踪观察,胆囊无恶性变发生。
【摘要】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行预防性胆囊切除的必要性。方法 将67例胆囊息肉病人按年龄、性别、部位、大小、数量、基底宽度及是否伴有结石等进行分类。结果 胆囊息肉发生在颈部、单发、直径>1cm且生长迅速、基底部宽且合并有结石的50岁以上女性为胆囊癌变高危人群。结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高危人群行预防性胆囊切除,对胆囊癌发病率的下降具有临床意义。
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临床上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临床观察证实,部分病例发生癌变,由于错失手术时机,给临床工作带来了相当的被动,同时较大比例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可以终生无症状,盲目扩大胆囊切除率,也给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本文通过6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回顾,试图总结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高危人群标准,并行预防性胆囊切除,以减少胆囊癌变的发生率。
关键词 胆息肉病变治疗 胆囊癌 胆囊切除
1.1 一般资料 自1994年6月~2000年6月,因健康体检或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史在我院行“B超”检查,共检出胆囊息肉样病变67例,其中男12例,女55例,年龄37~58岁。其中合并胆囊结石者36例,颈部单发性胆囊息肉10例,基底部宽阔囊壁增厚型胆囊息肉4例,发生胆囊癌变4例。
胆息肉病变治疗,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病变总称,是常见的胆囊良性肿瘤,临床及B超体检发现率为0.82%~1.0%,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其潜在的高癌变率也已被许多临床资料证明 [1] 。因常无或仅有胆囊炎症状而极具隐蔽攻击性。临床上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较易,其癌变率逐渐增高却重视不足,从而形成了胆囊息肉宽阔的隐藏空间。通过本文资料分析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如有以下特点时,其癌变的机会将大大增加:(1)中年以上女性。(2)位于胆囊颈部。(3)单结节。(4)直径>1cm且生长迅速。(5)基底宽大。(6)合并有胆囊结石。一旦发生恶变,80%的胆囊癌患者生存不足1年 [2] 。不管是腺癌、鳞癌、还是未分化癌,其恶性程度都很高,且生长快,浸润广,转移早,而且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或少有症状,一经发现多已丧失最佳治疗时机 [3] 。故本文认为有必要将胆囊息肉样病变予以前瞻性处置,即依年龄、性别、部位、数量、大小、基底宽及有否结石等标准,选择出胆囊息肉样病变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本组1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高危人群行预防性胆囊切除后,除术中发现4例胆囊癌变外,其余15例顺利痊愈,有效降低了胆囊息肉恶性变的发生。
2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