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施掌擦法于两侧胁肋部。
(2)一指禅推或揉右胆囊穴,阳陵泉,右肝、胆俞以及双侧太冲穴以舒肝利胆。
(1)点、按法:在背部寻找痛点,大多在第九胸椎旁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或按法先刺激背部压痛点3~5分钟,然后刺激胆囊穴3~5分钟。日1次,7日为1疗程。
如何运用按摩疗法治疗
胆囊炎、胆石症?
近年,全国各地多处有人采用
王不留行籽、
白芥子或菜籽贴压取穴,配合猪蹄等高脂饮食治疗胆石症,有较好的排石效果。
②针法:选上述反应明显的2~3穴,重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2)耳针①穴位:肝、胆、脾、胃、十二指肠、神门、交感。
烟台地区文登中心医院采用体针治疗219例胆石症,排石者185例,占84.5%。该组185例排石者共排1cm×1cm×1cm以上大小结石151块,其中最大为4.5cm×3.5cm,最大横径3.5cm。有的患者在排出同时还排出蛔虫残体及炊帚苗为核心的结石。取穴右侧日月、期门。上腹疼痛较剧和胆囊胀大者用巨阙透腹哀、治胆穴。进针后接电针仪,通电60分钟,每日1次,疼痛重者也可一日2次。同时口服33%硫酸镁40ml。
b. 方法:选1~2个穴位,每穴注射
当归液或
红花液2ml;或10%葡萄糖液5ml,进针有针感后快速推注,每日1~2次。
③水针a. 穴位:胆俞,足三里、中脘、治胆穴。
b. 方法:进针,有针感后接电针仪,使用可调波,强度由弱逐渐加强,以可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
②电针a. 穴位:右胆俞(阴极),治胆穴,日月,太冲(阳极)。
b. 针法:选以上穴位2~4个,深刺、重刺,持续捻针3~5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1)体针①针刺a. 穴位:胆俞、中脘、足三里、治胆穴、阳陵泉。绞痛加合谷;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
针刺治疗胆道疾病具有解痉止痛、利胆排石、降逆止呕作用,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其他疗法使用。
胆囊炎、胆石症的针刺疗法有哪些?
若阴伤而阳热过亢者,两脉细小弦滑数,心烦口干急躁,夜寐梦多,形体瘦弱,甚则午后低热,当用养血柔肝折热法:金铃子10g,元胡6g,
香附10g,
旋覆花10g,
柴胡6g,
夏枯草10g,
郁金6g,焦
山楂、
神曲、
麦芽各10g,杏仁10g。
胆囊炎经常发作,脉象细弦,舌红口干,又有阴伤阳亢之象者,当用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法:当归10g,
白芍10g,
木瓜10g,生
牡蛎20g,香附10g,片
姜黄6g,
旱莲草10g,
女贞子10g。
体弱气血不足而消化功能过差者,宜用益气补中、健运缓痛法,并嘱其坚持体育锻炼以期配合治疗。方用:
木香6g,
砂仁2g,
白术10g,
茯苓10g,
太子参6g,
陈皮6g,
竹茹6g,
黄芪10g,焦麦芽10g,枳壳6g。
慢性胆囊炎长期不愈者仍需轻泻胆热,增强其消化功能,用药沿清热调肝利胆法:竹茹6g,陈皮6g,
半夏10g,蝉衣6g,杏仁10g,
莱菔子6g,焦山楂10g,
鸡内金10g。
急性发作期:多由慢性胆囊炎转来,临床表现为右胁剧烈疼痛拒按,发热,恶寒,呕吐,恶心,舌苔垢厚,心烦急躁,两脉洪滑而数,大便数日未通,小溲赤热,急以清泻胆热,攻下利胆为治,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6g,
大黄3g,
枳实6g,
黄芩10g,半夏10g,郁金10g,杏仁10g,香附10g。
胆囊炎早期:可见右胁下时常作痛,伴见舌苔糙垢根厚、质红且干,脉多弦滑而数,大便干结,小溲赤少。此为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宜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疼痛。处方:柴胡60g,黄芩10g,旋覆花10g,片姜黄6g,杏仁10g,苏子梗各10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
槟榔10g,鸡内金10g。在治疗期间必须注意饮食调摄,减少食量,以青菜为主,忌食油腻之品,每天早晨必须走路以助消化。
赵绍琴经验:
近年来多以大剂清利,甚或“总攻”治之,施于肝胆湿热者,收效恒多。而用于体质素亏、脾胃虚弱、排石无力者,则非攻下所宜。故仲景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教,岂能忽之。而纯事清下,不予辨析,致苦寒伤胃者有之。因此,我对于此类病症多以健脾和胃和清利湿热法同用,寓攻于补,攻补结合。如曾治一胆总管树皮状结石患者王某,经中医会诊皆认为胆管阻塞,胆囊膨胀到鸡蛋大,毫无收缩能力,结石排出不易,必须手术。但患者年逾花甲,不愿手术,根据其体质虚弱等病情,而用香砂六君、补中益气等健脾益气,佐以清利肝胆湿热之品,治疗三月,竟将结石排出而收功。
路志正经验:
治疗以疏肝利胆、清化湿热为主要法则,以大柴胡汤、承气汤为常用方剂。大
便秘结者攻泻药用量宜重,但脾胃虚弱者,又不宜连续猛攻。
黄文东经验:
大柴胡汤加味治慢性胆囊炎。借鉴仲景《
伤寒论》大柴胡汤,以柴胡疏解少阳胆经之热,更有黄芩助之,枳实合芍药能除心下郁塞感,大黄能诱导瘀热下行,半夏、
大枣以和胃,重用
生姜以制止呕恶;外加
金钱草利胆清热,
滑石利尿泄热,鸡内金化积热。此方用以治黄疸症及
胆结石亦有效。
岳美中经验:
我认为一定要抓住肝胆郁滞的病机,注意气滞血瘀、湿热蕴阻、肝病及脾、肝气犯胃,或土壅木郁之兼并,选方多以柴胡剂为主,随证加减用药。
董建华经验:
慢性胆囊炎中医辨证为胆火上逆,胃气受阻,以致胆胃不和。治法先宜清疏肝胆,和胃降逆,用四逆散、左金丸加味。
蒲辅周经验: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经验有哪些?
在发病时,可在以上各类药中,选择一种药服用。服前应看说明书,避免错服。如果症状越来越重,就应去医院就诊。
利胆药:有胆通、胆宁、胆益宁、胆乐、胆酸钠、利胆酸等,也须备用。
⑥先锋Ⅳ胶囊:一日4次,每次0.25~0.5g。
⑤灭滴灵(甲硝唑片)一日3次,每次一片(即0.2g),饭后服,孕妇禁用。
④洁霉素:一日4次,每次1~2粒(0.25~0.5g)。
③氯霉素:0.5g,一日4次,饭后服。
②红霉素:0.3g,一日4次,饭后服。
①氟哌酸:一日3次,每次1~2粒(即0.1~0.2g)空腹口服。
口服消炎药: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常常发病突然,尤其在抵抗力很差的时候,或内心苦闷,精神不振,或暴食暴饮或饱餐以后,常常会出现胸闷、
消化不良、恶心、食欲不振等胆囊炎发病的轻度症状,一时到医院求医又十分不方便怎么办呢?可以在家庭中准备一些常用药,一有症状,就可进行自服,缓解症状。如:
胆囊炎患者的家庭常备药物有哪些?
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其手术方式一般有2种:一是胆囊切除术;二是胆囊造瘘术,造瘘术多用于较晚期的病人,估计难以耐受胆囊切除或者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以引流脓液或去除结石,一般经6~8周,病情稳定后再行胆囊切除术,如全身情况极度虚弱,也可长期安置胆囊造瘘管引流,至经胆管系统造影无结石存在时,可以拔除造瘘管。如果诊断不能十分确定,或合并有心肺等严重疾患者,可待诊断明确或全身状况得到改善后再行胆囊切除术。临床实践表明,发病后48小时内施行手术治疗者,其中15%已有胆囊坏疽甚至穿孔,如发病超过72小时,手术病死率增加,所以一旦出现手术指征应及早手术治疗。
(6)畏寒,寒战,高热并有中毒
休克倾向者。
(5)黄疸加深,属总胆管结石梗阻者。
(4)化验检查,血中白细胞明显升高,总数在20×109/L以上者。
(3)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诊断明确,经治疗后腹部体征加重,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
(2)胆囊肿大或逐渐增大,腹部压痛明显,腹肌严重紧张或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
腹膜炎者。
(1)临床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病情继续恶化,非手术治疗不易缓解的病人。
手术治疗胆囊炎,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的病人要作这种手术,但是手术治疗也不是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有的术后还会产生并发症,仍有0.5%~3%的病死率。特别是因病情突然恶化而被迫施行手术者,病死率更高。一般来说,手术疗效取决于患者年龄,手术时机。年龄越大,手术时间越晚,效果越差。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手术方法的改进,已使手术安全性和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术后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临床上对于有下列情况者,就要及时选择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胆囊炎的效果如何?
(3)由于胆囊有储藏胆汁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因此胆囊与胆汁的接触时间比其他胆道长,而且,接触的胆汁浓度亦高,当此时人的胆道内有细菌时,就会发生感染,形成胆囊炎的机会当然也就增多了。
(2)供应胆囊营养的血管是终末动脉,当胆囊的出路阻塞时,由于胆囊粘膜仍继续分泌粘液,造成胆囊内压力不断增高使胆囊膨胀、积水,胆囊壁的血管因此受压而缺血、坏死。当胆囊缺血时,胆囊抵抗力下降,细菌就容易生长繁殖,趁机活动起来而发生胆囊炎。
(1)胆囊是胆囊管末端的扩大部分,可容胆汁30~60ml,胆汁进入胆囊或自胆囊排出都要经过胆囊管,胆囊管长约3~4cm,直径2~3mm,胆囊管内粘膜又形成5~7个螺旋状皱襞,使得管腔较为狭小,这样很容易使胆石,寄生虫嵌入胆囊管。嵌入后,胆囊内的胆汁就排不出来,这样,多余的胆汁在胆囊内积累,长期滞留和过于浓缩,对胆囊粘膜直接刺激而引起发炎。
胆囊为什么容易发炎?
大多数胆囊炎的发生,都因胆囊内存在着结石,阻塞了胆囊管,使胆汁排出不畅,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炎。也有一部分病人,胆囊内并无结石,细菌由肠道或由血循环进入胆囊而形成胆囊炎。胆囊炎的病人由于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浓缩,以细菌和炎性坏死物质为核心,也易形成胆结石,故胆囊炎、胆结石常伴随存在。
胆囊炎怎么治疗?得了胆囊炎怎么治疗?小孩患了胆囊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