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引言:多少年来,人们对中医应该废除还是力挺的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无一定论。中医医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但是它在治病救人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良隐患,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不得不对中医的科学性、安全性的问题提出质疑。
中医的有利作用。首先,中医在人类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我们的祖先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长时间的辨别、筛选和总结,加上对人体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从两千多年前的《内经》到《唐本草》再到《本草纲目》,这套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临床实践也日渐成熟,因此,中医可以说已成为中国的国粹。
中医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必然有其存在和延续下来的理由。中医师从摸索种发展而来的,因此,在很多疾病原因不明的情况下,或者原因很复杂的情况下,中医不需要明确地知道病因可能是什么,或是什么病毒,或者是哪一个方面的具体的一个问题,就可以从人体的状态掌握引起变化的规律出发,通过一种调节,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尤其是对那些发病范围很广泛或疑难的疾病,而病因不太清楚时,中医的一些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比如2003年对SARS的治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SARS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是没有明确的治疗药物。中医不太关注到底是什么病毒,而是关注人体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很快的进入角色,来发挥作用。
中医的不利作用。但是,正因为中医的是“知觉+经验”的出来的,而不是像西医那样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所以,中医在发挥作用的背后必然应藏着祸患。
首先,许多商家为了迎合百姓“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心理,用中药来包装西药称之为“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并大肆宣传,误导了许多患者,使很多人坐失治愈的良机。第二,老百姓对中药的迷信。很多人固执的认为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就是对的,就应该维护和遵守。但是中医基于其自身的特点,不能迅速见效,尤其是对一些病毒性疾病的疗效甚微,但是有些患者一味的迷信中药,拒绝甚至排斥西药,以至使病情恶化。第三,正是由于人们对中医的迷信,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神医”“妙手”,鼓吹自己是“华佗再世”,这些人的危害直接的可以草菅人命害死人,间接的可以延误治疗造成一些终生遗憾。第四,中医作用的片面夸大。有一个感冒药的广告,号称其中的“西药治症状,中药抗病毒”,其实现代医学还没能找到抗感冒病毒的特效药,对感冒的治疗只能是减轻症状让患者感到舒服一些,“西药治症状”是真的,“中药抗病毒”则是有背事实。
结论:尽管“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但是中医的利弊是可以真切的看到的。我们既不能一味的为了保护传统文化,而全盘接受;也不能因为对中医的科学性存在质疑,就全盘否定。在医疗卫生条件日渐成熟,医疗器械不断完备的今天,我们应该用客观的理性的眼光来评价中医。
有句话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觉得在对待中医上非常适用。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当然不能丢,但对其负面影响也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做的是抓住中医的精华所在,将其精髓发扬光大,比如针灸,就要发挥它在治疗痛症、缓解疼痛、调节脏腑功能效果比较好的优点,配合西医进行综合治疗。同时,要不断吸收西医在科学性和严密性等方面的长处,使得中医不断完善。另外,对中医进行规范化,对中医的采药、用药以及用药量度等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定,优化中医市场,加强对中医队伍的管理,清除“庸医”。对中医的夸大宣传也要制止,避免媒介的误导作用,通过对中药疗效的介绍,是老百姓对中医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明白中医并不是万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