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两性健康 > 生育避孕 > 避孕方法 > 正文

世面上有几种避孕药哪种好一点?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6-27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避孕药又分为短期口服避孕药、长效口服避孕药 、速效口服避孕药、紧急避孕药等,针对不同的避孕需求,可有针对性服用。
1、以抑制排卵作用机理为主的药物
  中国常用的有短效口服避孕药、长效口服避孕药和长效注射避孕针3类。

短效口服避孕药
  一般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每天1片(丸),连服22天,不能间断,若偶然漏服应于24小时内补服1片。停药后2~4天来月经,然后于月经第5天服下一个周期的药,若停药7天仍不来月经则应立即开始服下一个周期的药。避孕效果满意,成功率约100%,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一类甾体避孕药。

长效口服避孕药
  主要依靠炔雌醚在脂肪组织中贮存并逐渐释放而起长效作用。在月经来潮的第5天服药1片,以后每隔28~30天服1片。这类药物服法简便,效果较好。但类早孕反应和白带多的副作用较常见。

长效避孕针剂
  避孕针 1号和复方甲地孕酮注射剂。第1次于月经周期第5天及第12天各深部肌肉注射1次,以后每月注射,每次1支。若用药后出现闭经,可隔28天再注射1支;若连续闭经两个月,应停止注射,停药期间采用其他避孕方法,待月经来潮后再重新开始注射。这类制剂用法简便,效果可靠。主要缺点在于用药量大,在部分妇女可致月经紊乱。有些地区正在探索减量试用。

紧急避孕药
  紧急避孕药适用于同房时没有采取避孕措施或避孕套破损、滑脱以及体外排精失败、妇女受到意外伤害等情形。在同房后72小时之内服用紧急避孕药,能有效地阻止意外妊娠,使妇女免受流产之苦。1998年由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所、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药具服务中心与有关厂家联合开发推出国内第一个紧急避孕专用药——毓婷,学名左炔诺孕酮片,它只需在避孕失败和无保护同房后的72小时内服用一片,即可有效地防止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专家介绍,属于非处方药的紧急避孕药一般在药店都能买到,常见的有毓婷、慧婷等。此药属激素类药物,多次服用会导致月经紊乱,对身体健康有影响,服用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只能偶尔使用,一般一个月内最多只能使用一次,而且不可以每个月都用。
  2. 72小时内服用一片,隔12小时再服一片,总量为2片。服药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3. 服药后2小时内发生呕吐的,必须立刻补服一片。
  4. 吃了紧急避孕药后又发生性行为,必须采取避孕措施,否则仍有妊娠的可能。
  5. 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乳腺癌患者、产后半年内的哺乳女性及已经确定为妊娠的人严禁使用此药。


2、以抗着床作用机理为主的药物

  可改变正常的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使内膜正常转化受到干扰,子宫内膜组织学及生物化学发生变化,表现为内膜变薄、分泌不良、很快萎缩退化,破坏了受精卵和子宫内膜的同步现象,不利于孕卵着床。抗着床药物是大剂量孕激素,其优点是不受月经周期影响,可在探亲当日开始服用,所以亦称探亲避孕药。双炔失碳酯可作为事后避孕药,有抗着床作用,不受月经周期的限制,也无需连续服药,但影响雌激素活性,副作用较大。

  主要有以下几种:

含大剂量孕激素的探亲避孕片
 
  为适宜分居两地的夫妇探亲时短期服用的一种剂型,其应用不受月经周期的限制。常用的有两种制剂:①甲地孕酮片。于探亲当日中午(或性交前8~10小时)服1片,当晚加服1片,以后每晚服1片,直到探亲结束的次日再服1片。②炔诺酮片。于探亲同房当晚开始,每晚服1片。若探亲超过半个月则于服完14片后接着服1号或2号口服避孕片。在排卵前服用尚有抑制排卵的作用,服药后部分妇女有类早孕反应,一般较轻。停药后1周内来月经。因其应用不受月经周期的限制,故适合于探亲期间使用。

含有两种孕激素的事后避孕片  

  是灵活简便的口服避孕药,只须在同房时临时服1片。中国在探亲避孕药基础上,研究成复合孕激素速效事后片,如甲醚抗孕丸(膜)、氯醚避孕丸等,既可常用,也可供探亲时使用。两种孕激素合用有相加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多环节的,主要为改变宫颈粘液使不利于精子穿透,同时亦影响子宫内膜发育及卵子的运行速度,或使卵裂受抑制,甚至使卵子变性失去着床能力。


利弊
[编辑本段]
优点

  服用避孕药进行避孕,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能够大大减少妊娠的可能性。使用于除哺乳期外的所有正常健康的女性。避孕药的优点一是成功率比较高,坚持使用,能达到99%的避孕率。二是具有可逆性,停药后即可再次怀孕,三是具有一些治疗作用,四是紧急事后避孕药,能够作到紧急避孕。

上一篇:避孕药的问题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