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两性健康 > 生育避孕 > 节育手术 > 正文

节育避孕误区有那些?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6-3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人工流产,从来都是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如果您把人工流产视为减少非意愿妊娠的“法宝”,那可就不应该了。针对我国目前人工流产率居高不下的现象,专家学者们认为,如今各种避孕技术已经可供选择,只有落实“避孕为主”,降低人流率,才能真正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水平。

    “天哪,我根本不知道什么紧急避孕!”

    WHO根据对生殖健康指标估计,全世界约有4亿人得不到避孕措施指导,每年不下5000万妇女无奈地接受人工流产。我国自80年代以来,初步估算每年的人工流产例数都在1000万以上,居高不下。专家们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育龄妇女缺少避孕知识。

    北京市对近十年人工流产原因作过调查,发现育龄妇女中46%的人至少有过一次流产史,而且造成非意愿怀孕的原因,都是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做过一项调查,发现6290位人工流产妇女中,不采取任何避孕方法的妇女,不是不担心怀孕,而是有44%的人抱着碰运气的侥幸心理。大多数女性不是认为避孕方法不方便,而是不知道如何避孕,或者觉得没有适合自己的方法。调查还发现,在避孕失败的人中,不少人在性生活之后,已经预料自己可能有麻烦,却不知该如何补救。不少医生告诉记者,她们问过那些人工流产后的妇女:为什么事后不采取紧急避孕措施?许多人惊呼:

    我怎么不知道有这种方法!的确,目前我国育龄妇女对紧急避孕方法的知晓率非常低,拿上海来说,人流妇女中,知道紧急避孕的人还不足三成。据说在偏远地区,知道避孕失败后可以采取紧急避孕措施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不痛就是安全?

    以往许多育龄妇女很怕人工流产,因为负压吸宫手术会引起剧烈疼痛。药物流产问世后,其无痛的特点让许多女性松了一口气。加上一些不当宣传,使不少女性觉得这种流产方式很安全,有的人甚至觉得药物流产如此方便,干脆放弃避孕。一位偏远地区的年轻妇女,两年时间竟做了5次药物流产。妇产科专家警告说,无控制的施用药物流产,其后果相当可怕。因为药物流产同负压吸宫流产术一样,对女性的身心健康有严重的损害。WHO公布过这样的资料,估计全球每年发生不安全人工流产达2000万次以上,约有8万妇女因并发症而死亡,数百万人留下各种疾病甚至致残。如今,WHO已把不安全人工流产视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您也许不会相信,小小的人工流产手术,竟可直接造成二三十种并发症,除了常见的子宫穿孔、大出血、感染外,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已不鲜见。近年来,人工流产再一次被证实是导致不孕症、宫外孕增多的元凶。河南开封市中医院发现,近几年前来就诊的500名不孕症患者中,有450名为继发不孕,这些患者无一例外地都在婚前或婚后做过1~3次人工流产。浙江省慈溪市妇幼保健院最近对宫外孕患者进行调查也发现,宫外孕患者中,有过人流史的高达60%。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一项研究还提示,药物流产的次数与宫外孕发生的几率成正比。由于药物流产极易造成不全流产,出血时间长,导致盆腔炎症,成为宫外孕发生的主要原因。专家们认为,人工流产的并发症具有隐蔽性特点,多半表现为远期的负效应,所以对妇女生殖健康损害的后果也越发严重。

    学会避孕,追求更健康的生活

    降低人工流产率,目前已成为WHO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水平的目标之一。1994年在开罗召开的世界人口发展大会上,“放弃人工流产,以节育方法代替”的口号,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一致认同,我国也做出了相应的承诺。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程利南教授告诉记者,与一些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人工流产率为26.1%,处于中下水平。但随着人们对性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人工流产的比例很难下降,高危人群正在向20~29岁的年轻女性聚集,其中未婚者越来越多。

    程利南教授说,眼下推广普及紧急避孕知识,是减少人工流产人数的有效方法。大量研究证实,紧急避孕即在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之后,5天内坚持口服一定剂量的米非司酮,就可达到安全、有效的紧急避孕目的。上海1995年开始推广紧急避孕服务,至今已减少了近4万例人工流产。根据全国人工流产现状和紧急避孕的需求,估计紧急避孕可使全国73%的已婚妇女免遭人工流产之苦,93%未婚女性得到有效的保护。她说,目前应该加大对紧急避孕的宣传,建立健全紧急避孕服务网络,以使更多的妇女获益。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