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常见病 > 血吸虫病 > 正文

治疗蛔虫病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7-2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根据治疗蛔虫病临床体验,乌梅丸对胆道蛔虫症以及部分过敏性结肠炎,疗效显着。用治胆道蛔虫症,编者将其改为汤剂,重用乌梅至30克,轻者每日一剂,分二次服,重者可一日两剂。待痛止后,即去人参当归附子桂枝黄柏,并加苦楝根皮15克,槟榔9克,续服二三剂,以善其后。至于治疗过敏性结肠炎,仍以丸剂为宜,每服6克,一日二次,开水送下。

  【方义】本方是寒热并用之剂,专治寒热夹杂的蛔厥症。乌梅、川椒杀虫驱蛔;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桂、附、姜、辛,温中散寒;人参、当归,补气和血。
  【适应症】脏寒,蛔上入膈,烦闷不安,手足厥冷,得食而呕,腹痛,吐蛔,时发时止,或久利不止。
  【功效】温脏驱蛔。
  【药物】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去皮炮)六两 蜀椒四两 桂枝(去皮) 人参 黄柏各六两【用法】以苦洒(即醋)渍乌梅一宿,去核,蒸熟,捣成泥;余药研为细末,与乌梅泥和匀,加密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9克,日三服治疗 蛔虫。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3)蛔厥症有蛔虫病史及蛔虫症的一般症状,突发上腹或偏左腹部绞痛,弯腰曲背,肢冷汗出,呕吐常吐蛔,腹痛时作时止,可以突然痛失如常人,重者腹痛持续,时轻时剧,或有畏寒发热,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法分三步:①安蛔。②驱蛔。③调补。方药:陈米醋口服20~30毫升,半小时后可再服一次。疼痛缓解后作常规驱虫治疗,治以安蛔驱虫。方选乌梅丸加减,药用乌梅、川椒、黄柏、槟榔、苦楝皮、干姜、细辛。水煎服。虫体排出,腹痛缓解,宜安蛔补脾胃,用五味异功散: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水煎,日分 3次服。
  治法:安蛔润下驱虫。方选油椒饮,即以豆油100毫升,油炸川椒4~6克,以焦为度,去川椒喝油,分1~2次喝下。
  (2)蛔阻症平素有吐蛔或便蛔史,时有脐腹疼痛,突发腹痛剧烈,腹部包块隆起,或可触及团块,按之软而可移动,呕吐,大便不通,面色苍白,脉弦。
  治疗蛔虫病:驱蛔醒脾。以四君子汤煎送追虫丸,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槟榔、雷丸、苦楝皮、黑丑、木香、茵陈、皂角。

  (1)一般蛔虫病表现为反复阵发性绕脐腹痛或反复脐周隐痛,喜揉按,食量或多或少,或嗜食异物,夜寐不安,磨牙,挖鼻,咬指甲,有吐蛔、大便排虫史,甚者嗜食泥土、生米炭灰等物。多数患儿面部有淡白斑迹,巩膜有蓝色斑点,或唇下有细颗粒点状隆起,舌淡红苔白,脉弦细。周围血象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上一篇:急性血吸虫病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