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疫区中小学生血防健康教育要纳入教育计划,常规开设血防知识课程,并定期进行考核。在疫区中小学中坚持开展学生血防“四个一”活动教育:上一堂血防知识课,看一次血防录像,查一次钉螺或观看钉螺样本,写一篇血防作文。使学生提高自我防护技能,并做好家长的血防知识宣传工作,加强学生校内教育。根据江苏省政府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中对疫区中小学生开展血防知识宣传教育的要求,到2007年底,疫区中小学生血防基本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95%以上,到2010年底,要求分别达到98%以上。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域经常开展血吸虫普查普治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血吸虫病患者。有疫水接触史或有血吸虫病症状表现的人,要主动到当地疾控中心或卫生院检查治疗,同时疫区的耕牛也要及时进行查治。把传染源和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才能达到控制和切断血吸虫传播的目的。
5.查病治病
主要办法是打井水、修水池, 在流行区生活或接触疫区,一定要饮用安全水是避免血吸虫感染的重要措施。饮用井水、自来水、干净的池塘水。教育学生不喝生水,把水烧开后饮用,因摄氏60度的水1分钟即可杀死尾蚴或用漂白粉消毒后再饮用。人畜分塘用水。
4.管理水源
管理好粪便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而且可以杀死血吸虫虫卵,阻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管理粪便可以两方面入手,一是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二是杀灭粪便中的血吸虫虫卵。
3.管理粪便
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没有钉螺血吸虫无法生存繁殖和传播。因此,查螺灭螺是消灭血吸虫的一项重要措施。查螺先要查清钉螺分布情况,那些有钉螺孳生,又是人、畜常到的地方,通常叫易感地带。灭螺首先要灭易感地带钉螺。灭螺方法多种多样,可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如有结合生产翻耕垦植、平整土地、开新沟、填旧沟、药物喷洒等。化学药物灭螺,世界卫生组织推广应用氧硝柳胺。
2.查螺灭螺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将健康教育放在血防工作的重点位置。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使人们了解有关预防血吸虫病方面的知识,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和避免接触疫水,提高防护技能及主动接受血吸虫病的检查治疗。对于中小学生要教育其不到有螺洲滩打湖草、捕鱼虾、放牧;不到有螺的江、河、沟、塘水中游泳、戏水,必须接触疫水时要要带防护手套,穿长统胶鞋或涂擦血防专用防护药膏并做好家长、邻居的宣传教育和监督工作。形成学生带动家长,家长带动社区,社区带动社会的血防健康教育良好氛围。
1.个体防护
消灭血吸虫病要全面落实“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血防工作方针,其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个体防护、查螺灭螺、查病治病,管理粪便、管理水源五大措施。
四、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
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身心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加重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儿童患病后未及时查治,可妨碍生长发育,个子矮小,成为侏儒。青年可影响生育。总之,血吸虫病的危害概括起来就是影响生产、生活、生命、生育、生趣。
血吸虫的成虫、虫卵、尾蚴和童虫对人(畜)均有致病作用,但危害最大的是虫卵,在肝脏、肠壁等组织中引起虫卵肉芽肿。
因为得了血吸虫病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重复大量感染尾蚴,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人。虫卵严重损害肝脏,引起肝硬化,脾肿大,以至腹水、贫血、上消化道出血,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弱,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4.晚期
少量多次感染尾蚴,不引起机体明显病变或急性期自然退热,急性期治疗不彻底,都可转为慢性血吸虫病。慢性期症状表现不一,常见症状可出现腹痛、腹泻、贫血,乏力、消瘦严重,出现粪便中带红白冻子,肝脾肿大等。
3.慢性期
如一次有大量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经过20-60天的潜伏期后,可引起急性血吸虫病。急性期的表现是畏寒、发热(早晨轻、下午重,夜间更重)、出汗、头痛等症状。高热病人有乏力、烦燥、头昏等不适,有腹痛、腹胀、腹泻、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大便带血等消化道症状,多数病人肝脾肿大,严重的病人全身出现黄疸,意识迟钝,听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急性血吸虫病因为发病快,变化多,危险大,如抢救不及时易发生死亡。
2.急性期
指尾蚴侵入人体皮肤后,到成虫产卵的一段时期。机体接触疫水后数小时至2-3天内,接触疫水的皮肤可出现小红点、渐渐变成丘疹,奇痒难忍,既尾蚴性皮炎,几天后可自然消退。还可出现咳嗽、畏寒、微热、风疹等症状。
1.侵袭期
得了血吸虫病,根据尾蚴侵入数量,机体免疫程度的差异,可有不同表现:
三、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钉螺分雌雄,三、四、五月是交配产卵的高峰季节。成螺一年产卵2次,每个雌螺平均每年产卵150个左右,幼螺3个月内可以育为成螺。钉螺寿命平均一年左右,少数可活三年以上。钉螺适宜在15℃-25℃左右的气温下活动,冬季大多躲在草根、泥缝、松土、叶渣、等处陷蔽起来,不食不动,越过冬天再活动。夏天污期来临,江河水位上涨,钉螺可爬到2米多高的芦苇或树上求生,冬天可钻入土层下14厘米处越冬。
钉螺形似螺丝钉,比谷粒稍大一点,长度不超过10毫米,宽不超过4毫米,壳呈现褐色或灰褐色,有6-8个螺旋。螺壳表面有明显纵肋的叫肋壳钉螺,孳生在湖池地带;没有纵肋的叫光壳钉螺,孳生在山丘地带。钉螺壳口呈卵圆形,有唇脊和 ,壳内软体部分有头、足和各器官。钉螺多孳生在土壤肥沃,杂草丛生,阴暗潮湿的地方。湖区一般分布在江、湖、洲、滩、沟渠、河道、池塘稻田等处。山丘钉螺一般沿水系分布在河溪、泉眼、沟渠、渗水山坡等处,它们还能随水流及依附于水中的漂浮物向周围或下游迁移扩散。人畜活动如搬动湖草、草皮、夹入家禽足蹄等方式也可带到别处去。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没有钉螺或已消灭钉螺,血吸虫整个生活史就不能完成。传播环节被中断,就不能造成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二)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血吸虫成虫寿命:一般4-5年,有报道最长年限为47年。
血吸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六个阶段。血吸虫病人和病畜的粪便均含有血吸虫虫卵,通过屙野粪、洗粪具等使血吸虫病人(畜)的粪便流入水里,在一定气温条件下,虫卵孵化成毛蚴。毛蚴在水中遇到钉螺,钻到钉螺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发育繁殖,变成成千上万条尾巴分叉的蚴虫,叫尾虫。尾蚴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尾蚴从钉螺体内出来后,浮在水面游动,这样的水叫疫水。生长钉螺的地方的水(包括草上水珠和湿泥)里就可能有尾蚴。当人和牲畜接触虫疫水,如游泳、戏水、洗东西、捕鱼虾、打湖草等,尾蚴就会迅速钻进皮肤进入人(畜)体内,最快10秒钟。进入体内后,脱掉尾部变成童虫,童虫经血液流经心脏、肺脏,到达肝脏的血管中,约经过十天到达肠系膜静脉寄生,成为成虫。然后产卵使人和牲畜得病。每条雌虫一天可产卵1000-3500个,这样就构成了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成虫的循环链,如此周而复使引起了血吸虫病的传播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