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从每年1月份开始发病,三四月份是高峰期。据统计,每年的2到4月,“流脑”的发病率占全年的60%左右,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起病急骤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
流脑一般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患者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容易感染,因为幼儿自身抵抗力差,容易患病;大年龄段儿童中,如果是机体免疫功能有缺陷(或比较低下),家长也应当警惕。近年来,临床上也发现有成年人患此病。
发热、头痛、呕吐是流脑三大主要症状。婴儿症状表现不典型,往往伴有高热、拒食、烦躁、哭闹不安等;暴发型流脑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
流脑初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膜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普通型——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不很明显,突然发热头痛、呕吐(常呈喷射状吐)、嗜睡式惊厥,乳幼儿常表现烦躁嗜睡交替出现,双目凝视,尖声哭叫,拒奶、易惊等。多数病人在起病数小时内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匀。
休克型——在流行季节突然发热、头痛、面色发灰、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皮肤上有大量瘀点常常融合成片,脉变细弱,重者血压下降,神志不清。
脑膜脑炎型——高热,剧烈头痛,烦躁不安,明显嗜睡,重者抽搐、昏迷。
由于流脑临床类型较多,有些病人最初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不容易引起重视,因此,在该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尤其当孩子发烧时,父母应当密切注意其皮肤,一旦孩子在发烧的同时又出现皮疹,家长就应该带孩子及时就医,做到及早发现、对症治疗,不要自行处理,随意给孩子吃药。一旦孩子的班上有同学、小朋友得病,家长可以预防性地给孩子服一些青霉素类药物或复方新诺明。
如何预防“流脑”
首先,由于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气候冷暖不定,要注意增减衣服;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效果差的拥挤的公共场所去;其次,要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清洁和流通;注意室内卫生,经常打开门窗通风,在室内用1‰过氧乙酸、5%醋酸喷雾。还要坚持锻炼身体,合理饮食,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按时预防接种流脑疫苗。一周内起保护作用。多食些蒜类食物,还可用黄连素液滴鼻和喷喉杀菌。经常用淡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发现病人及时送往医院。
医学专家指出,流脑虽然发病急、变化快、危险性大,但是只要注意在高发期采取预防措施,就完全可以避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