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腹前应仔细检查阑尾系膜及游离创面有否出血、结扎线是否牢靠。
2.如系膜因炎性水肿而变脆或脂肪肥厚,应分次切断缝扎。缝线可选用4号黑色丝线,收紧结扎时切勿过分用力牵拉,避免勒断系膜致阑尾动脉结扎不牢。
1.游离阑尾系膜时,应用两把血管钳夹住后从中剪断,系膜残端用丝线缝扎或双重结扎。扎线应松紧适度,切勿留作牵拉,保留的线头不宜过短,以免滑脱。收紧扎线时,助手应逐渐松钳,不能突然放开,以免部分系膜及阑尾动脉回缩滑脱。
三、预防阑尾切除术后腹腔内出血,只要注意预防,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提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例2:女性,23岁,因急性
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诊断“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术后6小时即发现患者有恶心、呕吐,继而烦躁、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至82/58mmHg,检查右下腹肌稍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抽出血液。诊断“阑尾切除术后腹腔内出血”。立即开腹探查,吸出鲜血约1000毫升,看到系膜因炎性水肿,缝扎线将其勒断致阑尾动脉未结扎住,仍有活动性出血。经再次缝扎后止血,腹腔放置烟卷引流。术中输血800毫升,术后经抗感染治愈出院。
例1:男性,8岁,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诊断“单纯性阑尾炎”。术后4小时患儿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误认为是麻醉反应而给予注射镇静止血剂,患儿亦安静入睡。术后6小时即发现患儿面色苍白,出冷汗,测血压为60/40mmHg,脉搏细弱,132次/分。右下腹轻度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抽出血液。诊断为“阑尾切除术后腹腔内出血”。立即入手术室再次开腹,吸出鲜血约800毫升,发现阑尾动脉之结扎线滑脱。断端尚有活动性出血,再次钳夹后缝扎止血,右髂窝置烟卷引流后关腹。术中输血600毫升,术后抗感染治疗而愈。
3.出血量虽不多,但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
腹膜炎时,应切开引流,术后给予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
2.出血量较大之患者,应即时输血,立即打开腹腔,清除积血,找到出血之阑尾动脉,给予缝扎或双重结扎。腹腔放置引流。术后应用大剂量抗生素,以防腹腔和切口感染。
二、处理1.阑尾切除术后腹腔内出血,如出血量少,患者全身情况良好,血压、脉搏平稳,血色素下降不明显,可采用保守治疗。肌肉注射止血剂,局部放置冰袋,并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辅以“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即可。
阑尾静脉之出血一般出血量不大,多能自止。阑尾动脉之出血,出血量可多达1000毫升以上。多发生于术后12小时以内,以4~8小时居多。因炎症腐蚀或引流管压迫所致的继发性出血,多发生在术后数日或更长的时间。急性失血可出现
头晕、头慌、口渴、恶心、呕吐、腹胀、
腹痛、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休克表现。检查可发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部压痛及肌紧张,出血多者可有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固之血液。
6.因炎症腐蚀或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过长或质地较硬,压迫附近组织和血管造成出血。此种出血之发生率极低,出血量亦少。
5.结扎不牢靠,致结扎线松脱出血。
4.阑尾切除术中,阑尾动脉之分支未被结扎,患者可因血压偏低而不出血,术后当血压回升后又再度出血。
3.结扎系膜时,术者应在血管钳下逐渐将结扎线收紧,助手亦应将血管钳逐渐放松;如助手放钳过快,致血管回缩而未被扎牢。血管断端因受血管钳之挤压而暂时不出血,术后管腔又逐渐张开而出血。
2.钳夹系膜之血管钳发生松脱,血管回缩,再次钳夹、结扎时,又未将血管夹位、扎牢。
1.严重的急性阑尾炎时,系膜因炎性水肿而肥厚,结扎系膜血管时容易将脆弱之水肿组织勒断,致血管结扎不牢。或钳夹时就将系膜夹碎,结扎时未将血管扎牢。
一、原因常见者有下列几种情况:
阑尾切除术中,如未将阑尾系膜之血管结扎牢靠,术后可发生相当严重的腹腔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