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本疫苗供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儿童应在大腿前内侧区肌内注射。
2.对未咬伤健康者预防注射,可按0、7、2l天注射3针。l年后加强l针,以后每隔1-3年加强1针。
凡注射疫苗l天前注射抗
狂犬病血清、慢
性病人如
肝硬化、免疫缺陷症、服免疫抑制药物、老人、严重营养不良和咬伤后48小时才开始免疫等7种情况,均应于初种加2-3倍疫苗量,分部位注射,才有较好的免疫效果。此外,有的虽属轻伤5但侵入的病毒量较多或伤及富含神经部位,亦可出现潜伏期短而单用疫苗无效病例。最近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建议,不论任何部位的破皮咬伤均应合用抗血清。
严重咬伤(头、面、颈、手指一处或多处咬伤,咬穿皮肤或舔触粘膜者):除应按上述方法注射本疫苗外,应于0、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并于0天注射疫苗的同时用抗狂犬病血清(40IU/kg体重)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kg体重),浸润咬伤局部和肌内注射。凡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者,必须在疫苗全程注射完毕后,再加强注射2-3针疫苗,即在全程注射后第15、75天或第10、20、90天分别加强注射1针。
轻度咬伤:皮肤无流血的轻度擦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于0(第l天,注射当天)、3(第4天,以下类推)、7、14、30天各注射本疫苗l安瓿(液体疫苗2ml,冻干疫苗1ml或2m1),
1.咬伤后预防
[使用方法
2.无咬伤预防在疫区有咬伤的高度危险或有接触病毒机会的工作人员,如疫区兽医、动物饲养管理、畜牧人员、屠宰人员、狂犬病毒实验人员、疫苗制造人员、狂犬病人的医护人员、岩洞工作人员,以及与其他哺乳动物接触频繁人员及严重疫区儿童、邮递员、去疫区旅游者,均应用狂犬病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1.咬伤后预防任何可疑接触狂犬病毒,如被动物(包括貌似健康动物)咬伤、抓伤(即使很轻的抓伤),皮肤或粘膜被动物舔过,都必须接种本疫苗。
可分为:一咬伤后预防,二无咬伤预防。
[接种对象
用液体浓缩人狂犬病疫苗为橘红色一紫红色微混浊液体,久放形成可摇散的沉淀。冻干浓缩狂犬病疫苗为淡黄色疏松体。含硫柳汞防腐剂。
人狂犬病疫苗性状
现今国内外多使用细胞培养疫苗。我国现在使用的是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
鸭胚疫苗效果不理想,已停用。
脑组织疫苗有致变态反应之虞,但有些发展中国家仍在使用。
按其培养病毒所用的组织来源可分为脑组织疫苗、鸭胚疫苗与组织培养疫苗三大类近20种疫苗。
人狂犬病疫苗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