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
狂犬病是多种动物共患的急
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的特点是侵害猪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引起猪的皮肤
瘙痒。对2周龄以内子猪致死率可达100%。病原
伪狂犬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不清洁的畜舍内或干草上能存活1个月以上,在肉中可存活5周以上。但在0.5%的石灰乳中,1分钟即可被杀灭,用1%~2%的苛性钠溶液可立即将其杀死,用高温也可杀死该病毒。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牛、羊、猫、猪、鸡、鸭、鹅及人均可感染本病,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侵入肌体。当黏膜、皮肤有损伤时,更易感染发病。本病的发生无季节性,但以夏秋季多发,常呈暴发性流行,初期死亡率高。
导致猪伪狂犬病猖獗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广泛存在造成猪免疫抑制。其二,伪狂犬病毒可在多种组织细胞和鼻咽黏膜、扁桃体局部淋巴结、肺等组织器官中增殖。所有疫苗只抑制出现临床症状,不能控制感染和排毒,隐性潜伏和随后激化的弱毒株可向未注苗猪散毒。不同毒株(包括弱毒疫苗株)感染同一动物时,病毒可以重组,产生强毒力毒株,引起新的疫情暴发。其三,应激因素,如饲料霉变、环境恶劣等,可以诱发本病。症状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为3~6天,少数达10天。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也可出现发热、精神沉郁症状,有些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天内完全恢复。新生子猪、哺乳子猪发病症状明显,病猪高热、呕吐、食欲废绝、呼吸急促,有神经症状,兴奋,叫声嘶哑,无目的前进或转圈,继而出现肌肉痉挛、四肢麻痹,卧地、四肢做游泳状态运动。妊娠母猪可出现
流产,产木乃伊胎、
死胎、弱胎。有时产下的子猪1~2天正常,但随后突然死亡,子猪3~7日龄为死亡高峰期。公猪感染后可出现睾丸肿胀或萎缩,丧失种用能力,母猪感染后可出现不育症。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子猪,一般无特征性肉眼可见的变化,有时可见肺水肿,扁桃体出血坏死,脑膜充血、出血、水肿,肾上出现大量针尖状出血点(注意猪瘟也有针状出血点症状,应注意鉴别),肝、脾、扁桃腺、肾上腺有点状坏死灶。预防措施
消灭猪场中的鼠类,对猪舍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实行子猪全进全出制度,引进种猪时,须隔离观察1个月,确认无病方可混群饲养。
预防猪伪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检疫、隔离和淘汰病猪及净化猪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猪伪狂犬病有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3种,目前我国主要是应用灭活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在刚刚发生和流行的猪场,用高滴度的基因缺失疫苗鼻内接种,可以达到很快控制病情的目的。建议免疫程序:种猪(包括公猪),第一次注射后,间隔4~6周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次产前1个月左右加强免疫1次,可获得非常好的免疫效果。留种子猪在断奶时注射1次,间隔4~6周加强免疫1次,以后按种猪免疫程序进行。商品猪断奶时注射1次,直到出栏。猪发生伪狂犬病时,全场未发病的猪均用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苗进行紧急免疫注射,一般可有效控制疫情。治疗方法
暴发本病时,猪舍的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用百毒杀隔日喷雾消毒1次,粪尿要发酵处理,分娩栏和病猪栏用2%的烧碱溶液消毒,每隔5~6天消毒1次,哺乳母猪乳头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后,才允许子猪吃初乳。将病猪隔离扑杀、深埋。
本病病程不长,4周左右即变缓和而停止发生新病例,育肥猪和老母猪的病程更短,约9天即可康复。利用这一时间差,将已完全康复的育肥猪进行采血,在无菌条件下分离血清(内含丰富抗本病的抗体),对尚在发病的子猪进行治疗,每头肌内注射或腹腔注射2毫升,可获得良好疗效。
对发病症状轻微的猪可试用以下疗法:应用复方盐酸吗啉胍注射液治疗,猪每公斤体重用药0.05~0.10毫升,每天肌肉注射1次;对病情严重的可1天肌肉注射2次,连续用药5天。同时,给病猪肌注猪白细胞干扰素(按使用说明),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3~5天。补充高免血清或健康猪血清,同时辅以
黄芪多糖进行注射。